社群媒體如何影響孩子的人生?


採訪諮詢/台大心理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雷庚玲

文/林瑞丹

網路成癮和社群媒體使用正是許多父母擔心的問題。如果你發現自己或孩子上網時間越來越多、沒有網路就變得焦慮暴躁,那麼你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網路成癮的症狀,和藥物成癮一樣,若自己不自覺,便需要求助學校輔導室或心理(精神)醫師。長期研究兒童發展的台大心理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雷庚玲提醒,除了網路成癮外,也要特別注意孩子使用社群媒體的狀況,孩子和原朋友用社群媒介聯絡對社會關係建立是好的,但在網站認識陌生朋友就要留意了,許多學術追蹤都發現,陌生交友對兒童發展和人際關係易造成負向影響。 

別讓衝動PO文造成日後的遺憾

雷庚玲指出,美國2010年一項統計資料顯示,約有百分之九十的兒童在2歲以前網路上便已存在他的個人資料了,通常是父母宣告孩子誕生、秀照片等,若被有心人利用可能會對家人和孩子造成不利;另一項研究,是美國密西根大學數位資訊系學者的調查,發現10-17歲的青少年比自己的父母更擔心父母會在網站上分享自己的訊息。所以雷老師建議父母不只要注意孩子的上網經驗,更要建立自己和家人社群分享的規範和共識。她建議家長即使在社群網站上設定隱私權和閱讀資格,仍要當作是所有資訊都會被看到,而用長遠的角度謹慎地分享孩子的資訊,說不定15年後孩子應徵的人事主管會看到,也許多年後這則分享會打擾或影響到孩子的婚友與人生。

若要孩子好,父母要更好

雷庚玲表示,孩子十歲起就有隱私權的概念,父母分享前要尊重他和家人的想法,不要衝動分享,最好能建立網站發文的共識和標準,並告知其他家人共同遵守,尊重孩子。雷老師強調,這個約定是為親子互動與自我成長埋下的正向契機,並非鼓勵父母刻意迴避社群互動,種下遠離網路、越少接觸越好的種子,反而會妨礙了孩子主動探索學習的動機。

除了面對問題,一起檢視上網和社群使用原則外,雷老師也強調家長的態度是教養最重要的關鍵,從小注意孩子的螢幕接觸內容、時間和習慣,自己以身作則,不過度使用或依賴電子媒體,不管時代如何改變,把自己培養成更棒的父母,讓孩子知道家裡永遠有個陪伴的支持者,是爸媽最重要的功課和態度。

 (本文轉載自2019年3月號《信誼好好生活誌》—《信誼好好生活誌》免費索取地點:信誼小太陽親子館、小太陽親子書房
地址: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51號1F、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