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蠻人學會自己吃飯

「到底要讓她自己練習吃東西,還是乾脆餵給她吃比較快?」每次看到小如吃得滿地都是,嘴上臉上髒兮兮的,愛乾淨的媽媽心裡就一陣嘀咕。但是看到小如慢慢懂得用湯匙,小手也愈來愈靈巧,勤擦地板還是值得的吧!

寶寶在1歲左右學會握湯匙後,大約要到5歲之後,才能像成人一樣熟練地操控筷子,學會吃飯並不如想像中的容易。就是因為大人低估了「學吃飯」的困難度,常錯失主動教導孩子進食技巧、及早養成習慣的重要學習時機,因此仍有一些4、5歲大的孩子,還非常仰賴餵食。先了解孩子的特質,再來對症下藥,相信孩子的天真活潑就能變成吃飯時間的一大樂趣了。

我最大,小野蠻人時代
1~3歲的孩子靠著自己的力量,學會走路、學會跑又能跳,他們的活力正旺盛,慢慢地離開黏著媽媽的生活型態,他們逐漸擁有控制自己的各項生活能力,開始嚐試以自己的方式操控這些新能力,吃飯就是一個好例子。

他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吃自己想吃的食物,因此,要孩子呈現安靜10分鐘乖乖吃飯的景象,是需要經歷一個混亂的歷程的;爸媽對這些「小野蠻人」的態度,需重在相信他們、肯定他們,並給予一個支持學習的環境,孩子自主意願的萌芽也就是訓練自理能力的最佳時機。

髒亂背後,學習力正在萌芽
1歲多的孩子已經會抓握湯匙,但是要把食物送進嘴裡,卻像是表演特技一樣有相當的難度,他們會吃的髒兮兮,還用手抓取食物,好幫助他們品嘗到美味──更重要的是,這些動作是由他們自己完成,而不是由爸媽送到嘴巴裡。

在這發展的時點上,孩子吃得亂七八糟是可以被縱容的,重點在於學習動作的協調與控制湯匙的方向。孩子喜歡自己吃飯,因此爸媽需要很多的耐性,給予較多的時間,讓孩子「玩」餐具,一味的求快反而剝奪孩子學習的契機。

堅持,是自主力的開始
2歲的孩子比較會操控湯匙,也吃得下碗裡大部分的食物,但是開始很有主見,會堅持一定要用某個方式吃特定的食物,例如,堅持吃同一個形狀或顏色的食物,一定要用某個碗筷,或者桌椅一定要擺某種方式,否則就會生氣不吃,爸媽順著他們的「怪癖」,隨意的態度反而能增加孩子的自信,讓吃飯這件事情順利進行。

均衡飲食,健康力讓孩子茁壯
3歲孩子進餐的能力成熟多了,手腕控制靈活,能自如的操作湯匙,所以他們開始喜歡挑戰叉子或筷子的運用,雖然還是會弄得四周一團髒,但是較需擔心的問題變成了偏食,孩子可以吃的食物種類變地多元,可能開始抗拒某些蔬菜或偏愛某種肉類,此時爸媽要特別用心在食材的挑選與烹調方式的改變,不需要堅持讓孩子吃下討厭的食材,或禁止他愛吃的某樣食物。

依據Erikson的心理發展理論來說,這年齡層的任務正是發展自主性格的關鍵時期,爸媽對孩子的態度需正面給予肯定與鼓勵,否定與拒絕或一再的制止,可能將造就了孩子自我懷疑的性格危機。

4Tips 輕鬆進食最有味

1.擺桌周到,養成進餐好習慣
選購一張高度適當的安全餐椅,地板鋪上報紙,桌面鋪上餐墊,幼兒餐具可購買深度較淺、有握把的塑膠材質碗盤,湯匙口扁平而好抓握;再準備一塊擦手巾,避免衣服成了隨手擦的抹布,圍著餐巾或穿著舊或不怕髒的衣服。

進食先以以容易勺起的食物類型為主,如:米飯、小塊狀食物等;讓孩子一手握住餐碗的把手,避免餐碗移動或任意抓握,另一手則引導他握住湯匙。父母坐在孩子對面,用手支撐孩子握湯匙的手腕(請注意:不是幫孩子握住湯匙),並特別注意孩子的手腕方向,調整孩子的手腕讓湯匙口方向保持向上,避免食物溢出,並導引湯匙路線,讓食物可以順利送入孩子口中。

2.烹煮多元,不動氣解決親子爭執
同樣的食材用不同的煮法會有不同的風味,例如,紅蘿蔔、菠菜等對大人而言有必需攝取的理由,但孩子可能就是不愛炒蘿蔔蛋的味道,可以改成紅燒或咖哩去苦味;而孩子不愛菠菜,可能是因為太長、有土味,換成打碎煮湯或切小段水煮等。先了解孩子對食物偏執的原因,不需跟孩子鬥氣就能順利解決問題。

3.堅持原則,了解餐桌規則
進食能力的養成需要「及早醞釀」;孩子8~9個月大、能夠獨坐時,就可以添置幼兒餐椅,每天固定在餐椅上餵食副食品;3歲開始慢慢訓練坐在大餐桌,養成全家一起開動的習慣,也可將餵食時間配合大人的用餐時間,讓孩子有機會感受用餐的氣氛與禮儀。如果爸媽希望孩子一定要吃完飯才能離開座位,那就要堅持到底:沒吃完飯就想看電視,就不能吃點心或不能出去散步。

4.和諧進餐,吃飯別配電視
吃飯時間不要責罵孩子,談談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上遇到的有趣事情或笑話。而當孩子能順利主動的進食,並把飯吃完時,也不忘即時鼓勵與稱讚喔!另外,輕柔的音樂可以舒緩情緒,但是可不要全家圍繞著嘈雜的電視,以培養孩子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情的習慣。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