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分不清左右?談幼兒空間概念的發展


孩子的空間概念,隨著心智能力和語言發展的進步而成熟了許多,如果你給3歲的孩子一盒積木,他已經不只是一塊塊堆疊起來,還會嘗試比較複雜的造型;如果你帶孩子出門,他也會一路好奇地觀察,想知道要往哪個方向走。

空間概念是由平面進展到立體
小小孩的空間概念是由平面逐漸進展至立體的。當寶寶會爬、會走以後,藉由身體移動的範圍增加,他就開始以動作來探索空間,對於空間的概念也逐漸清楚起來。空間對他來說,變得不只是平面,還有前後、上下、左右、遠近、深淺、中空、實心等等多種區別。孩子經由不斷地接觸和操作,例如:出門坐車、到公園玩攀爬架、在家玩躲貓貓遊戲,都能讓他漸漸了解到空間的不同性質,同時也學到許多和空間有關的詞彙,例如:在公園旁邊、靠近電梯門口、隔壁樓下的雜貨鋪等等。

透過視覺和身體定位來判斷空間關係
孩子是以自己的感官系統,將自己定位在空間中,也就是讓方位和自己身體的某些部位發生關聯,例如:腳底是下面、頭頂是上面、臉部所朝的方向是前面。在基本方位中,孩子最先了解的是上面(約1歲半),其次是下面、前面、後面,最後才是左、右。4歲開始能辨別前後,5歲能以自身為中心來辨別左右,6歲已能正確地分辨上、下、前、後四個方位。

孩子在判斷空間關係時,需要運用到視覺能力,例如:從一堆背景中分辨某一特定圖形、依眼睛所看到得景象而協調自己動作;還需要空間方位知覺能力,知道某個物體與自己的關係,例如:車子是停在自己的前面還是後面;也要有空間關係知覺能力,例如:看出二、三個物體與自己的關係,或這些物體彼此間的關係,例如:走在路上能指出公園是在自己所在位置的前方遠處,家是在左後側,便利商店是在右前方。

當孩子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參照,形成判斷空間關係的初步能力後,慢慢地才會發展出尋找空間中的固定參照系統,例如:用明顯突出的建築物來判斷方位和找路。

從遊戲和圖畫書學空間詞彙及概念
空間概念雖然抽象,但孩子可以透過遊戲和圖畫書一步步學習。3歲大的孩子,爸媽可準備較多數量的積木讓孩子自由搭建,也可任意堆疊幾塊積木,請孩子嘗試排出一樣的形狀,觀察他能否看出積木堆疊之間的關係;而6片以上的拼圖或立體拼圖也是很好的遊戲道具,可讓孩子學習觀察線索,建立腦海中的3D地圖。

抽象的空間概念,如果能用語言輔助,將有助於孩子增進理解力,例如:玩遊戲時跟孩子說:「我把球從上面丟過去囉!」或告訴他:「球跑到椅子下面了。」此外,圖畫書中也有空間詞彙,親子一邊閱讀上誼出版的《小波在哪裡?》或是《母雞蘿絲去散步》,都能輕鬆認識許多有趣的空間概念和語詞。

日常生活裡,空間概念隨時在發展
即使手邊沒有玩具或圖畫書,爸媽還是能協助孩子發展空間概念,例如:坐車時,誰坐「前面」、誰坐「後面」;上下樓梯或坐電梯時,往「上」或往「下」;開門走進「屋裡」或走出「屋外」,都是很基本的空間概念;做家事的時候,請孩子一起將東西放進櫃子「裡面」、茶几「上面」;帶孩子到公園玩溜滑梯時,告訴他先從樓梯爬「上去」,媽媽在「下面」等他。只要爸媽在日常生活細節裡多運用,孩子透過點點滴滴經驗的累積,對空間的概念就會更熟練了。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