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持續不斷的食安問題讓人心驚。除了國外問題食品引入的爭議外,台灣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讓你我的健康受到直接或間接的損害,更大大地動搖了我們對台灣食品安全的信賴。
迷思1 誤把基因改造和食品改良畫上等號
科技的進步,常讓我們以為生活從此變得更美好,卻未留意科技帶來建設也可能帶來相對的破壞。以食物來說,正常的育種繁殖,可能要花下更多的時間與心力,而利用科技繁殖或用基因改造技術將自然環境變成一個可控制的變項,但作法不當或出發點不良,只求快速有效時,於是用化學藥物控制作物的生長、讓作物增高增量、抗蟲抗旱,或是讓牲畜施打抗生素⋯⋯,結果看起來肥美又便宜的食物,卻是隱藏了對自然環境破壞與人體健康的危機。
在日前台灣無基改推動聯盟的「基改作物退出校園午餐」記者會中,台大農藝系郭華仁教授指出,雖然全球還沒有人體食用基改食物的追蹤研究,但法國學者Seralini的最新研究證實,餵食基改玉米的白老鼠經過一年追蹤,發現長出腫瘤。基改科技問世以來,因為對人類健康的風險未知而爭議不斷,目前國際上已發表了大約1500篇學術論文探討食用基改食品的風險;此外,基改黃豆和玉米倉儲、運輸、包裝條件不佳等導致問題叢生,且除草劑過量和農藥殘留的問題十分嚴重,爸媽在選用食材時需要懂得避險。
迷思2 享受方便,卻不知背後的慘痛代價
飲食環境與新奇食品的改變是否讓人類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當人們品嚐著遠渡重洋而來的美食,運用著新開發的各種微波食品或速食食品,享受著味覺或嗅覺新體驗時,請別忘了想想背後的問題。
環境惡化與剩食嚴重
據統計,全球每年浪費的食物高達1/3,而食物浪費的問題不只是出現在家中的廚餘桶裡,還包括生產、運輸、銷售和消費過程中種種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浪費,這其中其實也包括了食物里程碳足跡的問題。由於排放了過多的二氧化碳,致使地球溫度不斷上升,造成極端氣候日益嚴峻、極地融冰快速削減進而使得海平面上升,生態環境和食物鏈都受到影響。另外,集約式畜牧業的過度發展,也使地球上珍貴的原始林地快速消失,造成更多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及甲烷等,甲烷所造成的溫室效應更是二氧化碳的數十倍。
看過Youtube上面《台灣剩食之旅——我們可以不再浪費》這部紀錄片的爸媽,一定可以體會目前台灣食物浪費問題的嚴重性,包括農地、餐廳廚房、校園午餐、大賣場、公糧糧倉到焚化爐,問題處處可見。爸媽檢視家裡,如果餐餐總是有過多的剩飯剩菜,或是外出到吃到飽餐廳總是拿取超出自己食量的食物,那麼所造成的浪費與對飲食環境的傷害,就會留給無辜的下一代承擔了。
現在全世界有些地區正在興起的食物銀行、格外品(指不合市場規格但依然美味的好食物)專賣店或專賣區、食物交換平台等,正是一種珍惜食物和守護環境的具體反思表現。
迷思3 未覺察錯誤飲食是孩子健康問題的元凶
多數爸媽已經留意到孩子的肥胖或慢性病年齡下降,是因為飲食西化,吃進過多炸雞、薯條、玉米濃湯、可樂等速食或人工添加物所造成。其實,現代孩子過敏和過動症狀增多,與食物也脫不了關係。
在眾多食品中,廣受孩子歡迎的棉花糖、洋芋片、玉米棒、捲心餅等零食,就是屬於高油、高糖、高鹽的精製加工食品,空有熱量,但營養價值極低。而為了增添食品色澤與風味所添加的的人工色素,如:黃色四號、五號色素,紅色六號、四十號色素,尤其傷身。
別再用色素零食哄孩子
特別是學齡前孩子的身體器官功能和神經系統還在發育中,對化學物質比較敏感,長期食用含有這類色素的食品,不但會影響神經傳導,造成孩子過動、自我控制力差、躁動、情緒不穩、注意力不集中等外顯行為,而且易大量消耗體內解毒物質,干擾正常代謝功能,增加肝、腎的負擔。消基會曾抽查市面上的食品,發現濃縮果汁、乳酸冰棒和多數蜜餞,都含有這類色素。
研究統計也顯示,食用添加藍色一號、黃色四號、紅色七號等色素的食品,孩子罹患氣喘的比例會增加2倍,而其他過敏症狀,例如:支氣管哮喘、蕁麻疹、血管性浮腫、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疾病則增加3倍。所以爸媽千萬不要再輕易用這些添加人工色素的零食來哄孩子了,改變習慣才能為孩子的健康把關!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