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地震全台有感!接二連三、大大小小的餘震也讓人心慌慌。地震來襲時,到底該如何保護身邊的孩子、引導他避開危險呢?面對小小孩產生的焦慮與害怕時,又要怎麼安撫他的情緒呢?
地震來了!保命3動作:趴下、掩護、穩住
地震強弱帶來的感受差異很大,有些要在高樓才能感覺到震動,有些是懸掛的東西明顯晃動,甚至連騎車都感受到晃動,嚴重的話,牆面、地面出現裂縫,容器中的液體濺出,小物體會移位、家具也會移動。大一點的地震甚至會導致游泳池水波動濺出、河裡的魚兒騷動翻騰、火車傾倒、大樓和橋梁坍塌,實在讓人怵目驚心。
地震防災自救的最重要原則,就是趴下、掩護、穩住。發生地震時,如果人在室內,首先是要安撫孩子,穩住情緒,千萬不要慌張衝出房間,而是要立即按照「趴下」「掩護」「穩住」的安全原則,快速帶著孩子趴到堅實的桌子下面,保護好自己和孩子的頭頸部,防止被震下來的物品,甚至倒塌的房屋傷到。
如果家有幼小的嬰幼兒,一定要小心地把孩子抱在懷裡,靠近爸媽的胸部,並在躲避的過程中,保護好小寶寶的頭部和頸部,避免被墜落物砸傷。發生地震時,如果人在室外,要先帶孩子遠離高樓、電線、下水道以及各種油、氣管道。一面安撫孩子的情緒,一面轉移到安全區域。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和孩子模擬演練,除了學習3個保命重點,也要叮嚀孩子地震時,不要站在陽台、窗戶、壁櫥、壁燈等危險地方。平常好好學習防災知識,才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災後安撫小小孩,與防災一樣重要
爸媽面對災害事件時,除了當下全力保護孩子,事後對孩子心理健康和行為的關注也相當重要,因為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到重大創傷性事件,有些孩子容易復原,有些孩子則會因爲這些事件,對他們的日常生活、健康和安全感產生長期而深刻的負面影響。
由於認知理解上的限制,嬰幼兒往往是運用直覺來接收外界片段的訊息,常會出現以下反應:看見大人哭跟著哭、被特定的影像或聲音所嚇哭……。他們不但對災變事件缺乏理解力,也無力保護自己。
當暴露在這些未知的事件中、或突如其來的變化(如震動、巨響等),常常會出現恐慌的反應。此時,父母需要做的是:馬上抱住孩子,直接地用肢體的溫暖來傳達愛與關懷,讓孩子知道他是安全的,以降低孩子的恐慌。
另外,父母要盡量避免讓孩子過度接觸與災難有關的訊息或畫面,尤其是電視媒體中傳遞的悲戚畫面或影像,很容易就觸動孩子的驚恐反應,讓孩子的情緒更加不穩定。
父母還可以隨著孩子認知發展的步調,逐漸增加他對世界種種現象的認識,例如:運用一些描述大自然的書籍,讓孩子知道颱風等、地震、下大雨都是自然界的正常現象,也可以簡要說明重要的防範措施,讓孩子理解,不幸的災難是可以透過預防工作而改善的。只要增加理解能力,孩子就能逐步脫離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