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太瘦,吃不胖怎麼辦?-父母常忽略的幾件事
更新 : 2022-12-27
常碰到年輕的父母或阿公阿嬤帶著小朋友來求診「醫師,小朋友太瘦了,吃都吃不胖怎麼辦?」或「小朋友又瘦又小,又不愛吃東西怎麼辦?」小朋友太瘦小,在醫學上稱定義為生長遲緩(failure to thrive),大部分是營養不足或不均衡造成,只有少部份原因是生病了。
作者/徐玉山(徐小兒科診所院長、台大兒童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比同齡小朋友瘦小就是生長遲緩嗎?
臨床上,明顯比同齡小朋友瘦小或突然變瘦、生長停滯等情況,就會被懷疑為生長遲緩。目前生長遲緩在醫學上的定義為:體重生長曲線低於第三百分位以下,或體重在短時間內下降了兩個百分線(如由第75百分位下降至第25百分位)。生長遲緩有的時候確實是因為某些疾病造成的,但是在發展正常的小朋友身上,可能不是疾病所致,而是營養不足的跡象。
造成生長遲緩的主要疾病,常見的特徵是先天性心臟病、神經發展遲緩、特殊面部身材外型、肝脾腫大或淋巴節腫大、反覆或嚴重的感染、反覆嘔吐或腹瀉,及即使提供足夠的熱量還是長不大,提醒爸媽有這些情況,一定要帶去看小兒科檢查。
太瘦、吃不胖的孩子,通常缺乏這3種東西
臨床上,更常見的是沒有特殊疾病的生長遲緩,多為熱量攝取不足或營養餵食觀念不足所導致。以下3項食物或營養素的缺乏,容易導致生長遲緩,卻往往是很多父母常忽略的:
1 鐵劑
母乳中的鐵含量不高,純母乳哺育的嬰兒在4個月大之後,就會面臨到缺乏鐵質的問題。鐵質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之一,它對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及多種酵素的形成影響很大。鐵對身體功能負有重大責任,是多種生理反應不可少的物質,包括攜帶氧氣、能量製造、DNA複製及修復都需要它的參與。
同時,鐵質對於中樞神經、免疫、內分泌、心血管、大腦等系統的發展很重要。缺乏鐵質,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貧血、虛弱、容易疲倦,嬰兒缺鐵會直接影響到生長和發育。那要如何補充才能剛剛好呢?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
(1)滿4個月尚未使用副食品之前,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母乳占5成以上)的足月嬰兒應每天補充口服鐵劑1mg/kg
(2)滿4個月尚未使用副食品之前,配方奶哺育足月嬰兒應選擇富含鐵質的配方奶(鐵質含量須達4~12 mg/L)
(3)純母乳哺育的早產兒出生1個月大前,應開始每天補充鐵質2mg/kg,直到副食品開始進食
2 維生素D
維生素D影響身體鈣磷的吸收,維持血鈣和血磷濃度,維護正常骨量。維生素D缺乏會引起鈣磷代謝異常,導致骨密度降低,在嬰兒會導致佝僂病。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少,加上嬰兒陽光曝晒不足,維生素D的補充就很重要。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
(1)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出生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
(2)配方奶哺育足月嬰兒,如果每日進食少於1,000毫升加強維生素D的配方奶或奶粉(維生素D含量達400 IU/升),需要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
3 食用油
近年來,所謂「健康飲食」很清楚的是指向少油、少糖、少鹽、多纖維,但是嬰幼兒絕對不可「少油」,他們的身體和腦部在快速的成長,對脂肪的需求自然比較大。母奶中脂肪占總熱量的一半左右(45-50%),表示嬰兒的身體需要很多的脂肪。
一歲時脂肪占總熱量的40%上下,2-3歲占30-35%,4-18歲約占25-35%,成人後則不建議超過30%,過多會增加肥胖、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機率。優質油脂的來源建議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例如,魚、堅果和植物油。
特別強調:嬰兒副食品的油脂要足夠!臨床上常看到小朋友體重太瘦,父母說小朋友的副食品吃的也不少,就是長不大,一問之下,小朋友的副食品油質不是不加,就是被用水瀝掉,導致油脂不足,不只可能會影響到體重,甚至會影響到腦部的發展。嬰幼兒的副食品太過「清淡」,恐會造成生長遲緩。
提醒家中有小嬰兒的父母,要注意以上常被忽略的問題,如果懷疑孩子有生長遲緩的問題,一定要尋求專業,及早矯正、及早治療。
※本文出自«新肝寶貝55期»,由「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