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用平板,是學習的翅膀?還是3C成癮的幫凶?

日前行政院宣布自民國111年起啟動「生生用平板」的數位學習精進計畫,將在四年內傾注200億元針對全國中小學行動載具入班和教室無線上網,擴大數位學習的場域,除了要拉近城鄉教育的落差外,更期待能透過數位學習加速接軌國際這波AI創新的浪潮。但很多家長都在擔心,這樣一來,會不會讓孩子對3C更沒抵抗力?


文/沈佳霓(台南市海佃國小低年級導師)

當學生在課堂進行數位學習,回家後,家長該如何面對孩子對數位載具的使用?身為第一線的教學者和三個孩子的媽媽,有三點建議和家長分享:

建立觀念:平板是工具,不是玩具
上學期第一次發下平板時,學生一陣歡呼,有的人熟練地找到開關點並打開瀏覽器,有的人則是不知從何下手一臉不安,從這點可以看出平時在家中接觸數位載具的頻率,接著就會聽到孩子分享在家裡的使用經驗,不意外大多是看影片或玩手機遊戲,對使用平板配合學習這一點,學生幾乎是沒有經驗可以效法。

老師在上第一堂平板數位學習課堂時,通常會先跟孩子約法三章,在課堂裡的學習是有目的性的,而平板是數位工具,是為了幫助孩子進行學習,能操作的軟體或界面都是繞著學習內容前進,不可以任意進出不符合課堂內容的其他平台和應用程式,在教室裡老師會訂定相關的規範作為約束。

而回到家裡,家長如何界定數位載具的用途,必定會成為孩子模仿學習的對象,就像是家長想要孩子多閱讀,但是卻忙著打遊戲,成效自然不彰。當孩子向家長提出在家裡要應用數位工具平板進行學習時,家長最先要建立的觀念就是,平板的使用一定要有規範,區分出使用的時間目的,不讓孩子以學習為理由,卻拿著平板一路漫遊網海。這裡得補充一點,手機絕對不是合適的學習工具,所以在國小建議不要讓孩子有手機。

拿捏尺度:維持健康習慣與精進數位能力都很重要!
任何工具的精熟都需要練習,不同背景的學生操作工具,自然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能力落差。平時在家裡常使用數位工具的孩子面對平板,相對沒接觸過的孩子,會表現得更有自信和願意嘗試,所以在家中完全不讓孩子接觸數位工具其實也不盡然是好事。

當孩子能獨立完成登入、操作畫筆進行筆記,就能在老師的示範後,進入自主學習的網站,依自己的步調來前進,讓孩子能有更多元的學習可能性,這正是這波數位學習的重點。

建議家長和老師討論出孩子須要具備的基本數位工具能力,訂出每週在家裡使用數位工具的時間,務必記得孩子身心健康是第一順位,視力保健在學齡期是不可輕忽的項目。一旦訂下了規則,家長要以身作則,使用數位工具同時搭配運動與閱讀的休閒活動,要並有足夠親子互動時間,共同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掌握根本:生活體驗才是數位學習的根本
對學齡孩子而言,知識必須連結實際感官和動作經驗才能幫助他的認知發展,而讓很多人擔心的是數位環境是抽象的,即使是以現實背景建置出AR或素養題型,都還是需要學習者本身有相似感受或生活經驗,才能提供可操作的內容深度,這部份沒有懶人包或速成法,只能靠陪伴者提供。先天的家庭環境再加上後天提供多元豐富的文化刺激,孩子自然就具備了較多的資源展開學習。

而「生生用平板」的政策裡,對偏鄉的載具比例,以及對數位科技和課後扶助想落實的遠距陪伴,再再都突顯父母陪伴的重要性,有品質的陪伴才是改變孩子學習深度與廣度的不二法門。多對話多探索,累積真實體悟,才能成就數位學習不可缺的沃土。

生生用平板是政策,想成就的是為孩子提供更生動、更多元、更有效的學習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配合生生用平板的施行,不妨從照顧者、引導者和監督者三種身份來陪伴孩子認清工具的使用時機、養成健康生活習慣,親子多對話、多互動增加生活體驗,讓數位工具成為孩子翱翔學習的翅膀!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