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有三寶:玩具、繪本、陪就好。老人剛好都能符合這三寶,可以講生命故事,會做免插電的玩具,還有的是時間可以陪伴。在這個鼓勵老幼共融的新時代,不妨和家中長輩一起來思考如何跟孩子討論變老的生命課題。
文∕蔡延治 玩具圖書館創會理事長、信誼bookstart講師
孩子的大哉問:人老了會怎樣?
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是到幼稚園當老師。
某天大班孩子問我:「老師,妳很老嗎?」「不老啊!」心想我才大學畢業,看起來這麼操老嗎?
「那你為什麼叫老師?」這時心中竊喜,孩子居然發現老師的「老」和老人的「老」是同一個字。
我反問:「你很小嗎?」「不,我是大班」「可是,我都叫你小朋友。」
孩子又問:「老師,人老了會怎樣?」我立即回答:「會死。」他停頓了一下說:「可是我阿嬤還沒死。」
22歲的我趕快回答:「要很老很老或生病才會死。老師的『老』是一種尊稱,老太婆的『老』是形容年紀大。」
兒孫長輩角色互換,相互學習
當年兒子的保母無預警的不做了,還在上班的我只好臨時找托兒所,每天早上送托,孩子就哭著說:「以後我也要送你去。」情境歷歷在目,轉眼之間他也可以送我去托老所了。年紀大了,很多新科技不想學或擔心學不來,請兒子幫忙,兒子就說:「你先自己試試啊!我們小時候你不是都這樣說嗎?」聽完心一沉,卻沒想到兒子接著緩緩地說:「放心試,真的做不來,我會幫你,就跟小時候一樣。」原來,我和孩子已經開始角色互換……。
孫女掉了一顆牙,很興奮的一直張嘴給我看,宣告她長大了,於是我買了一個乳牙收集盒送給她存小牙仙。回想我自己換牙時住日式房子,上排牙丟地板下的通風孔,下排牙用力丟到屋頂,長輩說要立正站好丟,長出來的新牙才會正。前陣子不小心吃到硬物牙斷了,跟孫女分享童年這件事,她叫我也買一個盒收集「老牙仙」。小孩換牙很開心,老人掉牙可不開心呢。
孫女常體貼的做玩具當禮物送給家人,她說阿嬤比較老,可以先選禮物,多出來的也都送阿嬤玩。這幾年常有許多新型玩具和DIY生活新品,我戴著老花眼鏡看說明書,孫女居然說:「阿嬤你不會啦,我幫你做。」我說:「我不會可以學,不知道可以問,你可以教我,不用幫我做;等我真的不會了,你再幫我,換你照顧阿嬤。現在我念睡前故事給你聽,等你會看字之後,你就可以變成我的『睡前故事』說給我聽了。」
做幼兒的三寶:玩具、繪本、陪就好
和孫女一起共讀繪本《去阿嬤家玩》(上誼)、《先左腳再右腳》(維京)、《爺爺一定有辦法》(上誼)、《外公》(阿爾法),我們彼此都有意想不到的心靈交會。幼兒有三寶:玩具、繪本、陪就好。老人剛好都能符合這三寶,可以講生命故事,會做免插電的玩具,還有的是時間可以陪伴。
孫女看我打太極拳和練劍,她比畫幾次後去學跆拳道,說以後要教我和保護我。從幼兒園回來興沖沖的表演剛學會的拍球,我附和她一起做,她臉上出現不可置信的表情,好像說「阿嬤你怎麼會」,我說阿嬤比較老,先學,拍了很多次所以很熟練了。去動物園玩,小孫女耍賴要抱,我跟她說阿嬤真的抱不動了,不然用背的;想起更小的時候,在家會玩「賣小豬」的遊戲,我背著他們到處兜售,全家都很開心投入;現在背起來吃力了,孫女似有所感,背了幾公尺後說阿嬤像老牛拉車,就趕快滑下來自己走。
當「阿嬤」表示有新的生命陪伴,經常互動交流對話,產生情感,所以可以老得慢一點。孫女摸著我的臉和手說好多皺皺,我說老了就是這樣。小孫女有注意到「老」的相反詞是「年輕」,討好著說:「阿嬤比阿祖年輕。」大孫女說:「那阿嬤就變成老公主了。」
傳承生活智慧,帶孩子正向面對老
帶著孩子正向面對老,給孫女看到老的一面,我將生活智慧傳給孫女,孫女的笑容化為我防老的內在能量。我把知道的生活常識,我會的生活技能交給子孫,他們則從我的肩上往上提升。我希望我的「老」是熟練、經驗豐富的意思,不是陳舊、過時,要當個跟上時代腳步的老人,老公主一樣也要健康、快樂、大方、智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先聖先賢的名言。人老心不老,老人也可以成為一本生動有趣的繪本。
以上回顧終於回答了40多年前小朋友問的問題:人老了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