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認識自己的優缺點

進入小學階段的孩子,從低年級的懵懂無知,逐漸邁向高年級的成熟懂事。在這個階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幫助他們看清自己的優缺點,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對他們的未來人生道路,也將有深遠的影響!


文/莊典亮 彰化縣信義國中小資深導師

過度否定或包容都對孩子不利
根據多年的教學觀察,有些孩子得到外界的讚美,雖然感到開心,嘴上卻會說「沒有!我的表現不夠好。」這些內在缺乏信心的孩子,時常來自於缺乏讚美的家庭,家長的標準很高,就算孩子已經名列前茅,但只要考試沒有獲得滿分,比賽沒有贏得冠軍,有些父母仍會回答說「這次表現不夠好,下次繼續加油」!

在同儕之中,這些孩子缺乏自信,很少主動發表言論,往往也會拒絕參加競賽項目。他們口頭上常說一些「我不行!我很笨!我的表現很爛!」等負面語詞,甚至出現退縮的行為。 

相反的,有些家長對於孩子的負面行為,則是出現「過度包容」的情況,總覺得小孩的問題並不嚴重,甚至還會找藉口幫他們開脫責任。當孩子在課堂上時常發表不相關的言論,影響到老師的上課流程,家長認為這是踴躍發言的表現;孩子無法專注學習,家長質疑是上課內容不夠精彩的緣故;在校內的人際關係上有了摩擦,這都是其他同學的問題,自己的孩子並沒有錯。這樣的現象,在我多年的教學中經常遇到。

三點教養建議,培養孩子的自信
很少給予肯定,孩子就容易出現「自我否定」的情況,過度包容失序行為,卻也讓孩子失去自省和進步的機會。家長如何能夠用客觀的角度,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幫助他們看清自己的優缺點,引導他們進步呢?以下是阿亮老師的幾點建議:

開放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實樣貌
家長可以透過生活觀察,或是詢問親朋好友的方式,探索孩子的特質。尤其是學校師長,與孩子有著密切交流,倘若親師之間彼此信賴,可以針對孩子的具體行為,開誠布公的交流意見,就更能清楚孩子的真實情況。

孩子只要有所進步,就應該給予肯定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個體,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質與能力,家長應該清楚孩子不需要跟別人做比較,只要跟自己比就好。例如:原本只能專注10分鐘的孩子,能延長為15分鐘,對他而言就是很大的進步。每一次的超越自我,父母都應該給予即時而真誠的讚美。有些家長不習慣或不擅於口頭的稱讚,建議多練習對孩子表達肯定,可以強化好的行為。

審視孩子的偏差行為,及早予以導正
在人生階段,孩子會持續的成長,也會不斷的犯錯。當孩子有個性上的缺失,或者是偏差行為時,父母除了接納與包容外,更應該試著加以導正。倘若用「鴕鳥心態」去面對,後果恐怕會越來越嚴重。唯有家長客觀的審視問題,透過正確方式改變孩子的行為,才能有效解決許多問題。

親師合作,引導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小貞是一個成功的案例,她在校成績優秀又多才多藝,是班上的風雲人物,卻時常趾高氣昂,露出不可一世的模樣。身為導師的我發現後,便委婉詢問小貞母親:「小貞的學習能力很好,卻很常對同學頤指氣使,請問她在家的狀況如何?」

小貞媽媽感到豁然開朗:「我一直覺得自己女兒的脾氣不好,不過,之前的老師都不曾提過,你是第一位告訴我這個問題的老師!」

有了親師之間的共識,我建議媽媽好好跟小貞談談,強調大家都很肯定她的優點,只要在待人處事上,能夠更謙和有禮,一定會更受到同學的歡迎。

親師配合之下,我們一方面讚許小貞的長處,另一方面也不斷提醒她,修正自己的態度,逐漸導正她的驕縱脾氣。十多年過去,現在的小貞成為一位優秀的高中老師,她的父母還很感謝我,當年為孩子所做的付出。

如同上面的例子,透過家長適當的教養策略,孩子將會有更好的發展。請家長秉持著正確的理念,對於孩子的良好表現,給予正向鼓勵,持續強化他的自信心;當孩子出現負面行為時,父母更應該坦然面對,妥善處理這些問題,透過「外在肯定」與「內在修正」,就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