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碰上不對盤的導師,怎麼辦?

在孩子的求學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與他們「不對盤」的導師。這些老師可能會讓孩子特別難受,引發許多抱怨。當孩子遇到這種情況,父母盡量不要急著質疑老師,或是反過來教訓孩子,耐心陪伴孩子思考問題、適當應對,他的成長會超乎想像。


文/鄭翔好諮商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孩子今天不太一樣?敏銳偵測情緒訊號
我家大兒子在中年級遇到一位個性嚴謹、要求嚴格的導師,班上有一群孩子經常被責罵處罰,我的孩子也在其中。有天接孩子放學時,他顯得很不耐煩,一直催促我們趕快回家,這與他平時的行為模式不同,讓我感到很納悶;但是我像平常一樣帶孩子回到家,等他心情稍微平緩後,才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告訴我,在學校被導師罰站,下課時間不能出去。於是我先把弟弟安頓好,專注聆聽孩子的處境和心情。

一般孩子不太會主動說起學校不順心的事,特別是被老師處罰這類情況,孩子可能擔心說出來家長會生氣,還可能被罵第二次,因此寧願報喜不報憂。家長需要多觀察孩子的生活狀況、從言語行為中發覺情緒訊號。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刻,正是我們可以透過同理心與孩子親近,引導他們處理情緒的機會。

表情和肢體有何變化?幫助孩子標示情緒
在孩子訴說情況的時候,家長可以注意他的表情與肢體語言,例如音調愈來愈升高,眼眶湧出淚水,這時,您可以這樣說:「我看到你好像有些情緒。當你被導師責罵、罰站或不能下課,會讓你覺得很生氣嗎?還是很難受?或是覺得很丟臉?」這能幫助孩子更清楚孩子用情緒辭彙辨識、覺察自己的情緒,並了解自己情緒的來源。

想想可以怎麼做?引導孩子思考對策
抒解情緒後,我們可以與孩子討論導師處罰他的可能原因,例如作業不夠工整、沒有準時交、上課不專心、晚進教室等,接著討論具體的解決方案。有些孩子會需要父母在他寫作業的時候,抱抱他、關心鼓勵他,可以幫助他更努力把作業寫工整,減少被處罰的機會,在這種狀況下,父母可以考慮適度陪伴,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

除此之外,可以引導孩子想想,如果已經努力改進,仍然達不到老師的要求而被處罰,可以做什麼讓自己的心情好一點?例如,被禁下課時,可以在教室裡看圖書館借來的課外書,這是不錯的自我調節方式。

最後,需要陪孩子探索其他適合的身心調節資源。例如我的孩子喜愛料理,放學後會為自己調製冷飲或泡香草茶搭配點心,聽聽音樂、看窗外的風景來調節心情,我也很支持他有一段專屬自我療育的空間和時間。

親師合作,經營好關係對孩子更有利
與老師保持聯繫非常重要,特別是在開學之初,父母應撥出時間參與家長日,聆聽導師的教學理念與規劃,把握一對一的會談機會,了解老師對孩子的觀察。當孩子在校有狀況,可以主動與老師聯絡了解狀況,並透過line或聯絡簿等管道,回覆自己在家與孩子的討論結果,讓老師了解您的處理方法。平時與導師聯繫,也可以多主動詢問:「有什麼需要我們家長配合的地方?」這樣能向老師釋出善意的態度,維持彼此信任的合作關係。

保留底線,持續關懷孩子的情緒
在孩子適應老師的過程中,要持續留意孩子的身心狀況與承受度,直到他對老師的情緒和言語反應逐漸緩和為止。如果師生關係持續緊張、導致孩子出現身心症狀,建議先請求輔導室或相關處室協助,若還是無法改善,適時的停損與轉學也是選項之一。

透過陪伴,賦予困難正向的意義
小學中年級孩子正值自主發展的階段,遇到較權威的老師,容易有碰撞;當老師常用責罵、罰站、禁下課的處罰方式,會讓他們心生叛逆。特別是氣質「堅持度」較高的孩子,遇到管理風格強硬的老師,適應更加困難。因此,發展彈性與因應策略,是父母需要幫助孩子成長的課題

身為父母,可以嚐試跟老師溝通、傾聽孩子的抱怨、支持他做舒壓活動,讓孩子覺得被了解、被鼓勵與陪伴,而不是一個人獨自承受。在這樣的支持下,他可以抒發心情、更有力量與勇氣面對老師。

孩子在求學歷程中,免不了會有跌跌撞撞、挫敗或面臨困境的時候,父母若能將這些時刻視為生命必然的起伏,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理解,與孩子交流,建立連結並提供指引,就能幫助孩子將這些不愉快化為學習的機會。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