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種菜到食育,一年四季接地氣的綠生活

在台灣,幼兒園和小學的菜園種植和食育教育逐漸受到重視。這些活動不僅讓孩子學習如何種植,還能了解食物的來源、生命週期,懂得愛護自然環境。周婉湘老師分享她旅居美國成為小學菜園媽媽的經驗,爸媽也可以帶著孩子在家嘗試種植和模擬進行延伸活動。


文/周婉湘博士(《一起讀、一起玩》、《手感創造力》作者)照片由作者提供

從美國小學開啟菜園媽媽經驗
剛搬到美國新家的時候,正是學期中,孩子插班進入小一就讀。第一天下午,我在教室門口等著接兒子放學,站在我隔壁的媽媽問我說:「你是新來同學的媽媽嗎?」我點點頭,回答說:「我們才剛搬來這裡,人生地不熟的。」這位媽媽剛好在學校擔任「菜園媽媽」,便邀請我加入他們,從此開啟了我在學校帶孩子們種菜的生活。

住在台灣的時候,我並不是綠手指,只種過室內盆栽,連朋友送的多肉植物都會被我種死。孩子的學校是家長參與式的小學,鼓勵家長到學校擔任各種義工。校園角落有一塊不小的園地,裡面有很多苗圃,還有花草、果樹和溫室。所謂的「菜園媽媽」,主要有兩個工作,一是跟孩子的級任老師合作,每月一次帶班上的孩子到菜園裡種菜;二是擔任全校的菜園委員,負責管理菜園相關事務,並帶領全校性的「菜園活動」。這個活動每週一次,在孩子吃完午飯的午休時間,他們可以選擇到菜園裡來參與種菜、品嚐或手作活動。

一年四季接地氣的種菜活動
一年四季帶孩子在苗圃裡種菜,累積了不少經驗,參與很多接地氣的活動,如:翻土、施肥、種菜苗、澆水、除蟲、採收等等。秋天,孩子開始新的學期,我們會種植適合秋天的作物;冬天,在溫室裡種菜苗;春天,將菜苗移植到土裡;夏天放暑假之前,我們採收並享用自己種的蔬菜和果實。

我們種過各種葉菜類,如萵苣、波菜,也種過豌豆、四季豆、番茄等果實類蔬菜,還有紅蘿蔔、馬鈴薯等根莖類蔬菜,也有可食用的花朵,如花椰菜,讓孩子認識原來我們吃的蔬菜來自植物的不同部位。我們也種過羅勒、薄荷、迷迭香、薰衣草等香草,讓孩子透過觸覺、嗅覺、味覺等不同感官來認識植物。

透過種植,還能認識植物的生命週期,例如孩子們在初春種下巨大向日葵的種子,觀察幼苗慢慢長大、長出花苞、開花。秋天時,巨大向日葵會長得比成人還高,等到花朵中間的種子成熟,我們就會砍下比人臉還大的花朵,請孩子用小手採集一顆顆的葵花子,一部分拿來品嚐,一部分收藏起來,等春天再種下,見證一個完整的生命週期。

菜園是各種學科的戶外教室
除了種菜之外,還會設計季節性的植物手作活動,例如春天我們用花朵做手環和母親節卡片;秋天我們利用彩色的落葉做拼貼畫;冬天我們拿松果沾葵花醬,再把種子和鳥飼料黏在松果上,掛在樹枝上給鳥兒當點心。天氣好時,我也會在無花果樹下擺一個書車,讓孩子們閱讀與植物有關的故事或知識類讀物。

我也和班級老師合作,設計適合孩子年級的菜園活動,例如結合數學活動,測量和記錄植物生長的高度,或測量南瓜的圓周與重量;結合自然科學的活動,記錄菜園的小生態系,觀察除了植物之外,還會出現哪些昆蟲、鳥類、爬蟲類、哺乳類(例如松鼠、田鼠和野兔),討論牠們彼此之間的食物鏈關係又是什麼。


親子共學苗圃運作、食材料理

維持一個菜園的運作還有許多任務要進行,例如走道除草、採買肥料、更新兒童手套和小工具、修繕灑水系統等等。身為菜園媽媽的孩子,兒子們經常當我的小幫手。暑假期間學校放假,但是菜園不能荒廢,因此我們邀請社區居民一起來種菜。夏日的每週三傍晚,大人、小孩在菜園裡聚會,一起耕種、遊戲,分享食物和收成的農產品。

夏天是李子樹成熟的季節,如果不採收會掉在地上腐爛,因此媽媽們將李子做成果醬,收藏起來,待秋天孩子們回來上學,就可以一起享用。我和孩子也因此學到可以將家中後院過多的杏桃做成果醬、餅乾和蛋糕,也學會如何料理羽衣甘藍、瑞士甜菜、櫻桃蘿蔔等我不熟悉的蔬菜。因為是自己種的菜,孩子們更願意品嚐。有幾位同學的媽媽跟我說,他們的孩子在家裡從來不肯吃某種青菜,但因為參與了學校的菜園活動,居然願意吃了!

給台灣爸媽的綠生活建議
在當義工的過程中,和其他的媽媽們學會如何種菜,學到當地適合種植的蔬菜水果有哪些,學習如何照顧和維持一個菜園,也學會如何運用自然素材來設計教學活動。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不怕弄髒雙手、學會使用各種工具,也學到有哪些蔬菜水果是當季、在地的食材,收穫滿滿。

即使台灣氣候和居家環境與國外並不相同,鼓勵您嘗試帶孩子運用盆栽或水耕方式在家種菜,做菜時留下一段蔥頭,就可以簡單種植觀察,也可以結合運用上面介紹的不同活動,或和有庭院或農地的親友交換心得。親子不僅能共同學習、成長,也是認識同好們的好機會!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