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要不要跟爸媽同睡,在醫學和研究上長久以來存在兩極化的爭議,而且跟社會文化也有很大的關係。研究上的新訊息,常引起父母的跟風或擔憂,信誼好好育兒網邀請資深兒科醫師為您釐清優缺點,讓您做出符合自己家的決定,並謹守安全指引。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寶寶怎麼睡是父母與家庭的抉擇
在大部分的人類歷史中,父母跟孩子常常睡在一起,一方面為了保護孩子,另一方面則為了哺乳,以及共處一室照顧的方便性。在過去,甚至21世紀的今天,父母在考慮如何安排孩子的睡眠時,常取決於文化和環境。
父母和嬰兒是否同床睡覺,其實是一項家庭的決定,受許多因素影響,夫妻需要好好商量。非常重要的是,必須了解如何讓嬰兒有良好的睡眠品質,以及減少在睡眠中可能遭遇的風險。近年的醫學研究資料確實幫助父母較為容易選擇,但是為了要做正確的決定,父母仍要時時參考可信賴的科學證據,或者向兒科醫師諮詢。
兩種同睡方式,都應優先考慮安全
同睡有兩種形式:第一種是父母與嬰兒睡在同一張床上(即同房+同床),第二種是父母與嬰兒睡在同一個房間(即同房+不同床)。
最近一項加拿大的研究報告指出,大約35%的媽媽會跟嬰兒同床,40%的媽媽表示從來不曾如此;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2015的報告指出有61%嬰兒曾經採取同床;在日本則有90%以上採取同床。兩種做法各有擁護者,而東西方也有差異。
美國與加拿大兒科醫學會都主張,0-6個月的寶寶最安全的睡眠方式與場所,是睡在嬰兒床或搖籃中、採仰睡姿勢,並且與父母同房。但是也有不少的研究者,例如美國聖母大學主持母嬰行為睡眠研究的資深專家McKenna教授,他呼籲嬰兒應該與父母同床,認為能促進嬰幼兒的發展,但強調必需要保持安全的環境;他也指出,這麼做對父母本身健康生活有許多好處。
由於1963年開始,嬰兒猝死症候群變成一項隱憂,當時候大部分的西方國家嬰兒的死亡率高達2-3/1000,所以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嬰兒應當採仰睡姿勢,並與成人分床睡,這麼呼籲之後,嬰兒猝死症候群的發生率確實下降。然而在此同時,研究者也觀察到,在那些最常採取同床的社會或族群中,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生率反而是最低的,理由可能是在嬰兒2-3個月大時,自主性呼吸剛剛開始,同床可以讓照顧者在嬰兒旁邊嚴密監控及保持警覺。
綜合多方考量,美國兒科醫學會2016年發布的最新嬰兒睡眠建議中,明確指出嬰兒應當睡在父母的房裡,並靠近父母床邊,但使用分開的嬰兒床,也就是同房而不同床。這項主張目前仍然是主流的兒童醫學界基本建議。
父母與嬰兒同睡的優缺點
理想上,建議在1歲以內都能同房,或至少是前6個月。以下說明優缺點,父母可依自己的家庭環境取捨。
1.對夜間哺乳和互動溝通更理想
研究顯示,同睡可促進夜間哺乳,而母乳哺餵也是媽媽選擇與寶寶同床的主要理由。但是兩種不同形式的同睡,對於母乳哺餵並沒有差異,無論是否同床,都可以滿足嬰兒的需求。另一項研究顯示,同房近距離的身體接觸,可促進嬰兒的日夜節律與父母同步,也讓父母對孩子的身體訊號更加保持警覺,能幫助親子溝通互動,迅速對嬰兒的需要作出反應。
2.可減少孩子的壓力反應和焦慮
一項針對父母的訪談研究發現,從小採取兩種同睡形式之一的孩童,比起同睡少於6個月的孩童,在學齡前的焦慮程度較低。另一項研究顯示,與不曾同睡的嬰兒相比,和父母同睡的嬰兒,在12個月大時壓力反應較低。
3.最大缺點是母嬰夜醒和睡眠干擾
採取同睡,嬰兒在夜間會醒來較多次,父母也是如此。一項研究紀錄嬰兒在6、12、18個月大時的睡眠時間,結果發現:與獨睡的嬰兒相比,同睡組在6個月時夜間驚醒較多;而在12個月大時,獨睡的嬰兒平均睡眠時間較長。與嬰兒同睡的母親表示,嬰兒入睡較容易而快速,但會較頻繁醒來;雖然母親不覺得嬰兒有睡眠困擾,但根據紀錄卻發現,與獨睡組相比,1歲半前母親的睡眠呈現較多片段式和干擾情形。另一項客觀的研究則顯示,在2歲前,較長時間同床的寶寶,夜間睡眠時數較短,白天需要比較多小睡,並有較高比例的困難入睡。
4.對能否促進依附行為尚無定論
父母與嬰兒同睡能否有助於嬰兒的依附行為發展,目前的研究並無一致的結論。有些研究指出:同睡與單獨入睡相比,可使嬰兒有更好的依附行為表現;但其他研究卻顯示:入睡方式的安排,在嬰兒前6個月,與親子之間的依附行為建立並無關聯。
醫師叮嚀:嬰兒安全睡眠注意事項
無論是否同床,至少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項:
1.將親子同睡的床搬離開牆壁,以免嬰兒被卡在床跟牆壁中間。
2.需要確認嬰兒不會從床上翻下來,可加安全護欄,或考慮將床墊放在地上。
3.讓同睡的嬰兒有明確的使用空間範圍,嬰兒仰躺,並在父母之一的另一側,遠離邊緣。不可以睡在父母中間或在其他孩子、寵物的旁邊,以免造成嬰兒過熱,增加窒息的危險
4.母親頭髮過長應綁好,項鍊、奶嘴鍊等不宜配戴,以避免嬰兒脖子被纏繞。
最後,要特別提醒5個絕對不能進行親子同床的情況:
a.父母感覺非常疲累或身體不舒服時。
b.父母有使用鎮靜劑、喝酒或含酒精飲料。
c.父母有抽菸,即使不在臥室抽,但會有殘留尼古丁。
d.嬰兒是早產(<37週)或低體重兒(<2500公克)。
e.嬰兒身體不適或生病時。
參考資料: 美國兒科醫學會、Sleep雜誌、澳洲Red Nose組織網站、Safe Cosleeping Guidelines(Prof. James J. McKe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