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虎媽教育下長大的孩子,如今已經開始成為父母。但是他們並不沿用嚴格紀律、高期望的虎媽教育,反而發展更重視情感連結與自主成長的「海豚育兒法」。這種模式會如何造就新一代的孩子?

文/林欣慧 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 教授
從虎媽到海豚——育兒觀念的轉變
《虎媽戰歌》是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兼母親蔡美兒於2011年出版的書,介紹了「虎式育兒」的概念。這種育兒方式以嚴格紀律、高學業期望以及重視特定技能培養為特徵。許多父母對此模式產生濃厚興趣,並積極採用類似的方法管教孩子,這些父母常被稱為「狼爸虎媽」。
狼爸虎媽的育兒方式的確可能帶來較高的學業成就,但是許多研究顯示,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承受較高的心理成本,包括壓力、焦慮、自卑和抑鬱症狀,也會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緊張。此外,缺乏自主權可能抑制社交和情緒發展,導致自信心不足及社交關係困難,進而影響未來的人際關係。
「海豚式育兒」如何應對這些問題?
時光荏苒,距《虎媽戰歌》出版已過了14年,當年的「虎孩子」都已經長大成人,甚至也當了父母。新一代年輕父母,特別是在亞裔美國社區中,開始出現「反虎媽」的教養觀點。「海豚式育兒」是反虎媽教養方式的一種變體,由哈佛大學畢業的精神科醫生兼科學家史米康提出,融合權威式教養的堅定與靈活,強調在規則與創造性之間取得平衡,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適應力。
海豚養育強調透過以下特點,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展:
•
情感連結與溝通: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鼓勵孩子表達情緒並保持親密的溝通。
•
注重快樂和玩樂:玩耍和樂趣是家庭價值觀的核心。
•
支持冒險與好奇心:提供探索新事物的機會,並在挑戰與挫折中支持孩子。
•
培養創造力和適應力:設定彈性規範,鼓勵孩子發展創新與調整能力。
•
強調心理健康與幸福感:鼓勵平衡的生活方式,包括運動、社交和正念活動。
海豚式育兒的影響與挑戰
研究表明,海豚式育兒與民主式教育方式最為接近,被認為是最有益的育兒模式。它與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密切相關,能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自信心和自我調節能力,並促進學業成就。這種教養方式讓孩子在父母的指導下擁有更多自主性,鼓勵獨立探索並建立深厚的親子關係,進一步改善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
雖然海豚式教養有諸多優點,但父母在實施時仍需注意一些問題。例如,海豚式育兒需要父母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需要保持自身情緒穩定,才能有效支持孩子。父母可能很難在指導和放手之間達到適當的平衡,需要拿捏何時介入、何時放手,尤其是當孩子面臨挑戰,或做出父母不同意的決定時。如果界限設定得過於寬鬆,孩子可能會難以適應這樣的規範,影響他未來的適應力。
如何實踐海豚式育兒?
想要順利實踐「海豚式育兒」,父母可以嘗試以下的小秘訣。
1. 跟孩子討論你的感受和對策,幫助孩子了解如何管控他們自己的情緒。
2. 提供孩子多元的體驗機會,鼓勵冒險與探索,幫助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發展好奇心。
3. 注重學習與放鬆間的平衡,避免過度安排緊湊的活動,保有適當的休息時間。
4. 親子間保持開放的溝通,認真傾聽並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
5. 設定界限時要保持彈性,與孩子共同制定適合他們年齡的規則,而不是單方面施加嚴苛的限制。
6. 父母應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好榜樣,教導孩子壓力管理、解決衝突和定期自我照顧的重要性。
「海豚式育兒」不否定規範的重要性,但更優先考慮孩子的心理和情緒健康,避免施加過度壓力。對於當代父母而言,這不僅是一種育兒策略,更是一種與孩子共同學習成長的態度。在瞬息萬變的時代,父母可以試著透過「海豚式育兒」,透過建立支持性環境,培養出既有適應力又有幸福感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