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在幼兒園到底學什麼、怎麼學?2歲和3歲上學有什麼不同?本集《升級父母力》特別邀請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歐姿秀,帶爸媽深入了解幼兒園的課程設計與學習方式,並解析學前教育如何培養孩子的六大素養,為未來能力打下基礎,順利銜接國小學習。在幫孩子選擇就讀學校前,先掌握這些關鍵資訊,更有方向,也更安心!
聽完節目後,如果還想了解更多,信誼準備了一本
《幼兒園學什麼?》電子專刊,邀請多位專家與學者,從教育趨勢、兒童發展到幼教現場實務,帶您認識幼兒園的教育內容,以及孩子在這個階段最需要培養的能力與涵養,歡迎爸媽
點閱參考!
節目名稱:幼兒園在學什麼?從生活與遊戲中培養未來能力
主 持 人:親子作家-碧安朵
專家來賓: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歐姿秀 本集節目重點
●幼兒園不只是玩耍?在探索與互動中學習,培養多元能力
●學前教育如何培養素養?強調統整與連貫,為未來學習奠基
●學注音還是學美語?營造多語環境,保持興趣比學習符號更重要
●2歲專班有什麼不同?從照顧到學習,更貼近適齡發展
●混齡教學有優勢?模擬真實社會,幫助獨生子女發展社交技能
●幾歲上學最好?依家庭需求調整,親師合作有助孩子適應環境
收聽平台 APPLE KKBox Spotify SoundOn
在幼兒園(Pre-school,學前教育),重點不在於「學多少」,而是「怎麼學」與「學得快不快樂」。歐教授強調,幼兒園不只是教室,而是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環境,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在互動中成長。她也分享,幼兒園的課程設計以「統整性」與「連貫性」為核心,讓孩子在日常活動中發展各種能力。
學前教育的核心理念涵蓋六大領域與六大素養,透過語言學習的自然發展、混齡教育的優勢,以及2歲與3-5歲幼兒課程的不同需求,引導孩子在生活化的學習環境中,透過感知、體驗與探索培養學習熱情。與其強調填鴨式學習,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在快樂與自主探索中建立對學習的興趣,這才是幼兒教育最深遠的影響。
歐姿秀教授給爸媽的提醒:
★在幼兒園的學習環境中,最重要的是培養並保持孩子的興趣。如果過度強調目標或考試,可能會讓孩子感到焦慮,或因為比較結果而產生壓力。一旦「興趣」消失,才是最大的損失。。
★爸媽並不是要考慮「什麼時候需要送孩子去上學」或「幾歲上學最適合」,而是根據家庭需求決定「什麼時候安排孩子上幼兒園」。每個年齡的準備和適應過程都不同,並沒有絕對的「最佳時機」。一旦爸媽做出決定,就專注於如何協助孩子順利適應吧。
★我們的社會是混齡的,在家裡有爸爸媽媽和阿公阿嬤,在辦公室裡有不同年齡層一起合作工作,所以幼兒園中的混齡課程其實是反映自然社會環境的教育方式。
立即閱讀《幼兒園學什麼?》電子專刊👆 ✔加入信誼line好友,育兒新知不漏接 📩掌握孩子成長關鍵,免費訂閱0-8歲育兒電子報 👉歡迎聽友留言/許願/意見調查
來賓介紹:歐姿秀教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幼兒教育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副教授。歐姿秀教授長年投入幼兒教保政策研究、幼托機構與社區發展、教保人員專業成長以及親職教育推廣等領域,不僅深耕學術研究,更積極參與公共政策,是結合幼兒教育理論與實務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