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新視野專欄】研究發現:社交情緒才是影響學習的關鍵所在

我們都希望孩子未來的人生能走得順遂,但光靠教孩子閱讀和數學可能是走錯方向:美國一項長達九年的大型研究發現,真正影響孩子長遠發展的關鍵,是他們的社交與情緒能力。讓我們一起從這項研究結果中,重新思考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學習!

文/林欣慧 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 教授
 
從長期研究看見孩子成長的關鍵
美國教育部進行一項名為《幼兒期長期研究計畫-幼兒園組》(Early Childhood Longitudinal Study, Kindergarten Class,簡稱 ECLS-K)的大型追蹤研究,歷時九年多的時間,從孩子進入幼兒園開始一路觀察到國中階段。這項研究除了看孩子的學業表現、學校準備度,也深入觀察他們的社交情緒發展。

結果顯示,孩子在情緒管理、人際互動、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表現,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狀況,甚至影響未來的生活與職涯發展。以下是三個特別重要的發現:

一、情緒穩定,有助於克服學習困難
所謂的「情緒調節」,指的是孩子能不能察覺、理解並控制自己的情緒。例如,在學習過程遇到挫折時能否冷靜下來、重新集中注意力,繼續完成手邊的功課或任務。研究指出,能有效管理情緒的孩子,學習起來更有耐力,也較不容易因為壓力或焦慮而分心,更能專注在學習上,進而表現更好。

二、自律的孩子,專注力更持久
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包括能否約束自己的行為、維持注意力,是發展專注力的基礎。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從幼兒園階段就有良好的專注力,到了小學後,他們的學習表現通常比較好。相反的,若孩子一直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況,未來在數學和閱讀方面就可能遇到困難。

具備良好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通常也有較強的「工作記憶」,能在學習中記住並運用資訊。他們願意花時間思考、解決問題,自然就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

三、從小建立良好的人際互動,學習效果更好
ECLS-K 的研究還發現,家庭中的正向互動對孩子有很深的影響。像是爸媽或照顧者常常鼓勵孩子、跟孩子說話,或提供溫暖的問候與支持,都能幫助孩子發展出更好的社交情緒能力。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裡更懂得合作、能控制情緒,與同儕相處也比較融洽。他們更願意遵守課堂規則,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在閱讀理解與數學解題方面常有出色表現。

反之,缺乏家庭正向互動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情緒失控、衝動行為或人際衝突,也因此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動機低落或導致行為問題,拖慢整體的學習進度與表現。
 
幼兒期的社交情緒發展,影響一生
這些社交情緒能力,不只影響孩子在小學階段的表現,更會延伸到青少年甚至成年後的發展軌跡。例如,能自律、設定明確目標、能控制衝動的青少年,更可能順利完成高中學業;而從小建立的情緒管理、人際互動、解決問題等能力,更能幫助孩子在進入大學後快速適應並完成學業。

到了職場上,那些能自我管理、有團隊合作精神、擅長溝通的人,更容易獲得肯定,發展穩定的職涯。可見,這些從小養成的能力,會成為孩子一生中重要的資產,形塑「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鼓勵他們接受挑戰、適應新環境並持續精進,提升人生成功的可能性。
 
趁早把握關鍵期,為孩子打下穩固基礎
從這項長期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幼兒階段的社交情緒與行為技能,對個人的一生有著深遠影響。因此,爸媽和老師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重視這些能力的培養。

我們不只是在幫助孩子「準備上學」,更是在為他們的一生奠定基礎。給孩子一個結構清楚、充滿支持與關懷的學習環境,培養良好的情緒和社交能力,就能幫助他們在人生中穩健前行,成為具備適應力與韌性的下一代。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