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遊戲卡關時,你會立刻伸手幫忙,還是先等等再觀察?當積木堆不高,或是遊戲一輸就生氣,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可能不是你的直接協助!
本集《升級父母力》邀請兒童職能治療師吳姿盈老師,解析孩子如何透過動機、觀察與思考,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爸媽該怎麼「有智慧地等待」,又該在什麼時候適時伸手,才能真正支持孩子學會解決方法?快來聽姿盈老師的分享!
👉《遊戲的力量:1-8歲共玩指南》免費特刊索取
節目名稱:練出解決力:從遊戲中學會面對問題與挫折
主 持 人:作家-背包Ken
專家來賓:吳姿盈老師|兒童職能治療師
本集節目重點
✅不是大孩子專屬,解決力從寶寶期就開始發展
✅認識解決力的核心歷程:動機→觀察→思考→嘗試
✅當孩子卡關時,爸媽該如何適時協助?
✅避免用「上帝視角」看孩子,保護他的自我指導能力
✅情緒影響解決力,爸媽該怎麼回應孩子的挫折?
✅別再說「輸了沒關係」,你的小事是孩子心中大事
✅提升孩子問題解決力的遊戲建議:
✦寶寶期|動態障礙賽+回應技巧
✦幼兒期|主題創造遊戲+提示技巧
✦兒童期|合作性、競賽性桌遊+引導技巧
收聽平台
APPLE KKBox Spotify SoundOn
解決問題能力不是孩子長大後自然就會的能力,而是在日常的嘗試、失敗與再嘗試中被練出來的。從寶寶期想拿東西時如何繞過障礙,到幼兒期堆高積木、完成拼圖,甚至是學齡期參與競賽,孩子每一次「卡住」,都是學習解決問題與情緒調節練習的機會。
姿盈老師在節目中給爸媽建議,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不要急著介入,而是學會觀察、提示、等待,並在適當時機伸出援手。過程中不只練能力,也能看見孩子面對失敗的情緒樣貌。這些,都是成長不可或缺的歷程。
吳姿盈治療師給爸媽的提醒:
★解決問題能力不是一個技能,而是好幾個能力的組合。動機只是一個小小的起點,孩子會有一個想完成的事情,再透過觀察、思考不同的方法,願意嘗試錯誤,這一連串的行為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
★孩子不是輸不起,是還沒學會怎麼面對輸。爸媽可以先從合作的遊戲開始,比如疊高塔,輸贏是一起的,慢慢再練習面對競爭型的遊戲。
★父母最適合介入孩子遊戲的時間點,是在孩子開始出現想要放棄的念頭時。因為那往往是孩子最需要被支持、被陪伴的時刻。
小編提醒:聽完這集,建議您再點選「遊戲」系列節目—
EP.73玩出專注力:0~8歲必玩關鍵遊戲
EP.76玩出學習力:從視知覺遊戲促進1-8歲讀寫發展
✔加入信誼line好友,育兒新知不漏接
📩掌握孩子成長關鍵,免費訂閱0-8歲育兒電子報
👉歡迎聽友留言/許願/意見調查
來賓介紹:吳姿盈老師|兒童職能治療師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畢業。服務過上百位兒童與家庭、辦過上百場演講,目前是各大幼兒園、學校與社福機構合作的職能治療師與專業講師。期望能用「全人」的觀點關心所有與孩子生活相關的議題,希望藉由分享遊戲活動與教養觀念,幫助每一個孩子與家庭更順利、更快樂地成長。著有《兒童職能治療師教你玩出無限潛力!:給0〜6歲孩子的分齡學習遊戲書》,粉專:「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姿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