ㄅㄆㄇ初體驗-多元管道學注音


【立即閱讀 小一新鮮人專題】

新課綱讓國小低年級的國語增加到六節,以便老師可以上完所有內容。在課本規劃上,一上的國語課本有兩本。一本稱之為「首冊」,供開學後第一到第十週使用,首冊裡沒有國字,專門教注音符號。另一本是「一上」,由第十一週開始上到學期末,裡面開始有國字,國字旁有注音符號。包括國語在內的所有科目,其課本及測驗卷都是以注音與國字同時呈現;孩子每天所抄的聯絡簿,也是國字與注音夾雜。所以,孩子在一年級上學期必須精熟注音符號,才能讀得懂課本、考卷,能抄聯絡簿,也才可能勝任學校的學習。 

注音符號教學現況 
目前小學生學習注音符號的方法,與爸爸媽媽們當初學習的方法不太一樣。當初,我們是先學會每一個注音符號後,再學習如何將它們拼成字、詞、句子。而現在的注音教學恰巧相反,是讓孩子先唸句子(例如:貓咪要吃魚),老師將句子分解成生詞(例如:貓咪、吃魚)、生字(貓、魚),再談組成這些字的注音符號有哪些(ㄇ、ㄠ、一、ㄩ)。所以並不是像我們當初由ㄅ、ㄆ、ㄇ開始循序學習,而是依據課文內所用到的注音符號順序來學習。國語教育專家相信現在這種教法,比較符合真實的情境及兒童的經驗 (想想看,兒童入小學前他每天講的是諸如「貓咪要吃魚」這樣的句子,而不是ㄅ、ㄆ、ㄇ等單個的注音符號),比較有利學童的學習。 

注音符號的學習及評量方式,可分成聽、說、讀、寫四個能力層面。「聽」是指當孩子聽到某個音時,他能夠知道這個音是由哪一個或哪幾個注音符號所組成的。「說」是指孩子能夠正確地發出每個注音符號或字的音。「讀」是指孩子有能力靠著注音符號,正確地讀出字、詞、句子,或是一本書。而「寫」,則是指孩子有能力用注音符號寫出字、詞或句子,表達意思。 

用不同管道來幫助學習 
瞭解了小學注音符號的教學情況後,讓我們以多元智慧理論的角度來思考,可以如何透過不同的學習管道,幫助孩子學習注音符號。 

1.語文的管道 
在聽與說的方面,建議親子玩「接龍」的遊戲,大家輪流說一個詞或一句話,第一個字必須與前面的最後一個字同音;例如:「彩虹」接「紅色」再接「色筆」。這可以幫助孩子分辨類似的音,例如「紅色」後面如果接「射箭」,就錯了,因為「色」是ㄙ開頭,而「射」字是ㄕ開頭。在讀的方面,建議選用有注音符號的故事書,開始時可以由家長讀給孩子聽,讀的時候,家長的發音必須正確,唸慢一些,讓孩子可以聽得清楚。隨著學習的進展,讓孩子自己學著讀出每個字的音,逐漸地由字、詞、句子、段落進步到唸完一整個故事。在寫的方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鼓勵孩子用他所學會的注音符號,寫一些實際的東西,例如:寫一張卡片或寫出購物清單。 

2.空間的管道 
三十七個注音符號中,有許多相似的符號,例如:ㄅㄎㄌㄉ都有一個ㄅ的形狀在裡面;ㄆㄡㄨ都有個叉叉在裡面; ㄇㄈㄩ是同一個符號,只是缺口朝不同的方向等,試著帶孩子找出這些類似的符號。可以用圖畫的方式,讓孩子對這些符號記得更清楚,例如,大人可以在白紙上,先寫出一個ㄇ字,然後利用這個形狀,畫出一頂帽子(帽的發音裡含有ㄇ);或是利用ㄩ這個注音符號的形狀,畫出一個魚缸(魚的發音裡含有ㄩ)。放一張描圖紙(或任何較薄的紙,如十行紙或航空信紙)在一個圖案(例如一隻大象)上,點出三十七個點以勾勒出圖案的輪廓,然後在三十七個點上依序標上注音符號,讓孩子連連看。市面上有一種教注音的書,書打開來後,每一頁都是上下分開的,上半頁是各種聲符,下半頁則是各種韻符或中介的符號(例如:ㄧ、ㄨ、ㄩ)與韻符,旁邊還有四聲的聲調,家長可以隨意排列組合成不同的音,讓孩子練習讀。也有注音符號的拼圖或是鑲嵌板,這些都很適合空間智慧強勢的孩子。 

3.肢體運作的管道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日本節目,一對參賽者配合第三者所喊出的英文字母,以肢體依序比出二十六個字母而得到很高的分數。其實,學注音符號也可以用肢體運作的管道,例如:讓孩子用黏土搓出他名字的注音符號;兩個孩子一組,嘗試用身體比出家長所唸的某一個注音符號;吃速食時,請兒童以薯條、炸洋蔥圈擺出某一個注音符號;或是用吸鐵教具(每一個吸鐵上有一個注音符號),排出某一個字的注音符號來。 

建議父母運用不同的管道,創造機會讓孩子進行注音符號聽、說、讀、寫的學習與練習。此外,父母還需要以一顆敏銳的心,常常翻閱子女的測驗卷、習作本,並在生活中觀察他們聽說讀寫的表現,才能夠掌握他們的學習狀況。 

【小一新鮮人專題】
👉協助小一生適應團體生活
👉陪伴小一生展開學習
👉爸媽必修的親師溝通課題
👉上小學後的親子教養轉變
👉新生入學TOP Q&A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