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師亦友的酷爹地——小學生眼中的父親

歸納近年來針對父親角色所做的研究發現,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父親具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力,在孩子的人際關係上,扮演了「朋友」的角色,在學業上,則是扮演著「導師」的角色。

進入小學階段,孩子有兩項主要的發展任務:一是認知上的學習,一是人際上的發展。 

小學階段的發展任務 
在認知學習上,孩子慢慢能用抽象的符號來處理資訊,也可運用具體的操作方式,進行邏輯思考、推理以及整合的工作,也就是進入了心理學家皮亞傑所定義的具體運思階段。而在人際方面,小學生在群體中生活的時間變得更長,友誼概念上也顯得更有結構更持久,比如他們會真心的喜歡某一位親密的好朋友。此外,他們也喜歡團隊合作的遊戲,懂得遊戲時要遵守規則。 

父親對小學階段孩子的影響——亦師亦友的角色 
那麼,面對有著這樣發展特性的小學階段,父親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重要角色,他又該如何來輔助孩子的學習以及人際關係的成長呢?以下整理了近年來針對父親角色所做的研究結果,歸納出父親對於小學階段孩子的三大重要影響力: 

1. 爸爸是通向社會的橋樑 
父子關係對於孩子在家庭外的人際關係有重要的影響,其實這影響力是從嬰幼兒時期就開始了,許多研究都證實了這個說法,爸爸對孩子照顧的參與程度,和孩子單獨與陌生人相處時的行為表現有關;其次,若孩子與父親間有安全依戀,他未來與同儕互動的能力也較好,在和同儕互動時,比較少會有焦慮、退縮以及衝突的行為,而在學校生活中遭遇壓力時,也比較能夠調適自己。因此,父子關係是孩子擴展人際關係的重要基石,父子關係越親密,互動越頻繁,日後孩子與人互動時的表現也越好。 

2. 肢體遊戲奠基社交技巧 
父親與孩子間的肢體遊戲,也是影響孩子社會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為在與父親肢體互動的過程中,孩子會學著去瞭解對方的肢體語言,同時也察覺到自己本身的情緒表現,會如何影響對方的行為,這種解讀情緒行為的能力,將能明顯的提升孩子日後的社交能力。 

因此,從小孩子與爸爸有情感性的互動與玩耍,會使孩子的社會認知能力較好,而較能與其他的手足和同儕有正向的互動。一個有回應且願意投入親子關係的老爸,將會讓孩子有更多機會練習社會互動與溝通技巧。 

3. 激勵孩子的學業與成就感 
研究發現,爸爸如果經常參與孩子的學校活動,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會比較優異。一個可能的因素,是因為孩子對父親有強烈的認同感,因此當父親表現出對學業的重視時,就能激勵出孩子學習的動力,反之,父親對成績或成就不重視時,子女也會有忽視這些事的傾向。

對於成績較差的孩子,一般說來與父親的關係比較冷淡,父親對他們也比較不關心。當然,若是父親表現過份積極或是期望過高時,也會造成孩子不必要的壓力,因此,過猶不及,父親在關懷孩子的成就表現時,需要隨時修正自己的要求尺度。 

家有小學生,不再傷腦筋~給父親的建議 
由此可見,對於進入小學階段的孩子,父親應該在孩子的人際上扮演朋友的角色,在學業上則扮演著導師的角色!那麼,亦師又亦友的父親角色該如何扮演好呢?建議您: 

在「為師」的角色上父親應該多參與孩子的生活。有很多父親因為本身工作太忙,對於孩子的情況不甚瞭解,對孩子的要求或管教不盡合理,容易導致孩子的反彈。因此盡量撥出時間與孩子相處和溝通,才能瞭解孩子目前發展的狀況,從旁給予學習上的協助。 

但要特別提醒父親的是,父親千萬不要只在乎孩子智能上的發展,而應該重視培養出身心平衡的孩子。孩子除了從父親身上學到聰明才智,更該學習的是父親解決問題的辦法,及與人互動的技巧,這就是「為友」的父親角色,讓孩子在與父親的輕鬆遊戲與談話中,也能學習到父親幽默與溫暖的一面。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