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聽到老師或家長對有閱讀障礙孩子的描述是:「這個孩子明明很聰明,但不曉得為什麼就是認字很差,理解力有問題,國語科的成績特別不好。」一般而言,閱讀障礙孩子的行為特徵有:唸字的速度比同年級的學生慢;認字量少;每個字都要複習多次才記得住,但轉眼又會忘記;默字、斷詞有問題;閱讀理解能力差;閱讀時會跳行或漏字;對注音符號、文字符號等符號的學習與繪畫、空間等其他類的學習,也會有顯著的差異。
閱讀障礙在台灣的盛行率究竟有多少,研究的統計結果並不一致,大體來說,約2%~4%的學童有閱讀障礙,而這其中又以6到8歲的兒童最多,並有隨著年齡的升高而遞減的趨勢。閱讀障礙屬於學習障礙的一種。根據民國92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的資料,國小學童有學習障礙者(含疑似學習障礙者)約有11,357人,佔身心障礙類學生的30.83%,是出現比例最高的類別。而這些學習障礙的學生中,絕大多數都有閱讀方面的困擾。
以上這些統計數字都顯示了閱讀障礙是需要被重視的問題,尤其閱讀能力的好壞不只影響國語文科的學習,和其他學科也都是息息相關的,例如要看懂數學應用問題的題目,便需要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能力的低落,長期下來將會影響孩子全面能力的發展。
何謂閱讀障礙?
究竟什麼是閱讀障礙呢?既然閱讀障礙屬於學習障礙的一種,那麼首先必須要對學習障礙加以說明。根據教育部「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標準」的定義,學習障礙是「因神經心理功能異常而顯現出注意、記憶、理解、推理、表達、知覺和動作協調等能力有顯著問題,以致在聽、說、讀、寫等學習上有顯著困難者」。這個定義說明了學習障礙的成因是中樞神經的問題,而非外在環境所造成的。
最常用來判斷學習障礙的方式主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學童的智力在正常程度以上,但在某些科目的學業表現上卻有明顯的落後。以閱讀障礙來說,可能是認字或閱讀理解能力出現困難。另一個條件則是必須排除是其他因素導致學習問題的可能性,也就是說,不是因為例如感官、情緒、動機、生病、學習環境等因素造成學習困難。
由上述的條件來看,閱讀障礙的診斷其實需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排除其他的可能因素,確定為內在處理文字的歷程出了問題,再進一步瞭解導致閱讀困難的真正原因所在。
閱讀障礙者的特徵
最常聽到老師或家長對有閱讀障礙孩子的描述是:「這個孩子明明很聰明,但不曉得為什麼就是認字很差,理解力有問題,國語科的成績特別不好。」一般而言,閱讀障礙孩子的行為特徵有:唸字的速度比同年級的學生慢;認字量少;每個字都要複習多次才記得住,但轉眼又會忘記;默字、斷詞有問題;閱讀理解能力差;閱讀時會跳行或漏字;對注音符號、文字符號等符號的學習與繪畫、空間等其他類的學習,也會有顯著的差異。
由於學障孩子的智力大多在中上程度,一旦出現閱讀障礙時,孩子經常被誤認為是不夠用功、不努力。事實上,他們即使很努力,卻總是學不會或老犯同樣的錯,而且要花較多的腦力和體力來閱讀,因此往往倍感挫折,導致排斥看書、寫作業拖拖拉拉、學習動機低落等問題行為,甚至影響到孩子的人際和交友。其實,閱讀障礙的孩子需要的是及早發現治療,並且提供有效的教學方式。
閱讀障礙的鑑定
當您懷疑您的孩子是否有閱讀障礙時,請先觀察一下孩子是否符合閱讀障礙的鑑定標準:
(1)排除智力、聽力、視力、情緒、環境等其他可能導致學習低落的原因
(2)閱讀能力低落的原因是注意力、記憶力、認字或閱讀理解等歷程出問題
(3)從學前階段就有生理上和行為上的特徵出現
當然,父母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無法精確判斷孩子的問題,但這些觀察資料是相當有用的,父母可以帶著這些資料,到各大醫院的兒童心智科或兒童青少年精神科去做更全面性的診斷。另外,也可以與學校輔導室聯繫,由輔導室轉介至各縣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教育輔導委員會進行鑑定。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較好
有些父母因為擔心孩子會被貼上了「學障」的標籤,或不願讓孩子上資源班,因而沒有及早發現孩子的問題,錯過了治療的關鍵期。事實上,在美國的研究發現,閱讀障礙是可以透過特殊的方法加以訓練的,而且早期發現早期療育,有高達九成的孩子最後能擁有正常的閱讀能力。
每個閱讀障礙孩子的問題都不一樣,因此需要針對孩子特殊的閱讀問題,量身打造個別化的指導方式。父母需要和學校老師保持良好溝通,除了學校的特殊教學之外,在家中也需要父母的配合指導。在訓練的過程中,也許您與孩子都會遭遇無數的挫折,因此需要您付出相當的耐心,相信您會發現孩子正一點一點的在進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