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玫瑰疹

玫瑰疹直到1988年才確定是由第6型人類痊病毒感染所引起。易發生於6個月至3歲之間,尤以一歲左右最多,這是因為來自母體的抗體在6個月時已漸消失,故此時幼兒開始易被感染。全年皆可發生。但以晚秋及早春為多,感染途徑可能為飛沫傳染,潛伏期約10至15天。

記得小兒「中中」一歲左右時,有一回一直高燒不退。但卻沒有明顯的感冒症狀,喉嚨也不太紅,精神胃口也都還可以。我跟內人說:「中中可能是要出玫瑰疹,只要多給他喝些水,較高燒時給他退燒即可,等過幾天燒退了,疹子就
會出來了。」但是內人仍是很不放心,雖然老公是小兒科醫師,仍是帶著小兒去看別的小兒科醫師。果然經過3、4天高燒後,小兒身上開始出現疹子,燒也退了。此時內人才不好意思的告訴我她偷偷的帶著兒子去看過其他小兒科醫師。以後在門診時。我常常舉這個實際的「趣事」為例,向小病人的父母解釋這種「使得醫師太太也不信任自己丈夫說法」的玫瑰疹症狀。
玫瑰疹直到1988年才確定是由第6型人類痊病毒感染所引起。易發生於6個月至3歲之間,尤以一歲左右最多,這是因為來自母體的抗體在6個月時已漸消失,故此時幼兒開始易被感染。全年皆可發生。但以晚秋及早春為多,感染途徑可能為飛沫傳染,潛伏期約10至15天。
臨床上之特徵為突讓性的高燒(39至40.5℃)。而且持績3至5天,偶而可能有厭食或高燒時有煩躁不安的情形,但一般沒有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狀,有些則會輕微腹瀉。理學檢查有些可見前囪門凸出,眼撿周圍水腫,枕下和耳後淋巴節常腫大,咽喉微紅。較特別的是雖然發高燒,但寶寶看來不像是生重病的樣子,胃口一般而言也還好。一般高燒3至4天後,燒退了疹子就出來了,偶而可見體溫在出疹後一天才恢復正常或體溫正常一天後才出疹子。疹子以軀幹為主,為分立性紅斑丘疹,2至3毫米大,然後迅速蔓延至四肢及臉部,2天左右自動消失,不會脫屑或留下色素沈著。抽血檢查常發現白血球偏低(尤其在第3天),約3000至5000。且以淋巴球為主。
因為寶寶持續高燒3~4天又沒有明顯的症狀,父母常會很擔心,雖然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在檢查過寶寶後會告訴父母,寶寶可能是要出玫瑰疹,但有些父母仍很不放心。所以有時小兒科醫師會建議父母幫寶寶驗白血球,如果白血球
偏低,只有3000至5000。則要出玫瑰疹的可能性相當高 (以自己的經驗來看是八九不離十),如果白血球相當高。例如15000~20000,則要考慮再驗尿,因為尿道炎也可能一直高燒不退,另外仍須跟某些疾病作鑑別診斷,例如腦膜炎(前囪門也會突出)或敗血症等。一般而言,疹子出來後,燒就退了,父母也就鬆了一口氣。典型的玫瑰疹從整個臨床遠程來看是不難診斷,但有些仍需與其他病毒疹作鑑別診斷,例如麻疹、德國麻疹、腸病毒、克沙其病毒或EB病毒等感染。
治療上,由於是病毒感染,並沒有特效藥,只需多補充水分,高燒時給予退燒藥退燒即可。預後一般良好,且多為終生免疫,偶而會有家長說寶寶上次已出過玫瑰疹,這次又第二次出玫瑰疹,事實上其中一次有可能是腸病毒引起的病毒疹。有時,有熱性痙攣體質的寶寶在要出玫瑰疹時可因高燒引起抽筋。常會讓父母措手不及,此時除了幫寶寶退燒外,小兒科醫師還會給予短期抗抽筋的藥物,並作腦神經的檢查及追蹤。
在門診。當看到小病人果然如自己先前所料的燒退了、出疹子。父母臉上的憂慮也一掃而空時,是件非常值得安慰及有成就感的事。但在前面高燒3、4天的這段時間,或許有些醫師沒有對父母作適當的分析解釋,或者有些父母對醫師的信任度不夠。常可看到父母因寶寶持續高燒,一連換了好幾個醫師看,或住進醫院。作了許多檢查,結果一切都正常,後來才知寶寶是出了玫瑰疹。當然,在有些時候,病情或病因不明確時,為了怕是較嚴重的疾病,某些檢查是必須的,而許多父母的「不放心」也是可理解的,眼前不是就有「小兒科醫師的小孩出玫瑰疹,老婆偷偷帶去給別的醫師看」的「趣事」嗎?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