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聰明伶俐,爸媽不要經常罵孩子、說刻薄的話,否則孩子不僅大腦整合變差,小腦也會異常,他的情緒、注意力和記憶能力都會受影響。
文/洪蘭 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在火車上,一個媽媽不停的在罵她的小孩,好像是參加什麼比賽落選了,因為我一直聽到「連這個也不會,笨死了」、「你永遠成不了大器」、「你為什麼不能多像弟弟一點」。當賣便當的走過來時,孩子怯怯的問:「可不可以買便當?」母親大聲的說:「考那麼爛還敢吃便當?」孩子立刻低下頭去,不敢再多說,我看了很不忍心,其實語言暴力跟身體暴力一樣傷害孩子,甚至還更厲害,因為肉體的傷會癒合,心靈的傷會一直淌血。
語言暴力讓大腦整合變差
在實驗上,我們看到語言暴力會改變大腦神經的連接,影響大腦的發展和功能。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Martin Teicher比較了51名受虐兒和97名正常兒童的大腦,發現受虐兒連接兩個腦半球的胼胝體顯著的小,他認為這影響了左、右腦的整合,使受虐兒的情緒會突然改變。他也發現語言暴力的受虐兒的小腦蚓部(Cerebellar Vermis)不正常。小腦蚓部是維持情緒平衡的地方,它受到環境的影響比基因來的大,它的不正常會影響情緒的正常發展。
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發現,注意力缺失和過動兒的小腦蚓部都比正常人小,又發現受虐兒的自殺意念比正常人高4~5倍,他們現在還在做實驗,如果證實了兩者之間的關係,學校的體育課就不可以減少,因為運動可以壓抑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向情緒的出現。在自殺率這麼高的臺灣,體育課更不可再挪去上數學、英文或理化,如果一個孩子死了,學再多的英數理都無用了。
受虐兒長大易得焦慮憂鬱症
波士頓的Mclean醫院在2000年時曾經作了一個研究,小時候受虐長大後易得焦慮症和憂鬱症。嬰兒雖然生下來就幾乎有他一生所需的神經元,但是大腦仍然不斷地透過跟外界環境的互動,一直持續發展到青春期和成人期。這個互動會影響神經細胞之間的連接。我們的神經連接在青春期會又再修剪一次,這是為什麼注意力缺失和過動現象在青春期之後常會改善一些。
不論這孩子的經驗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會影響他大腦神經的連接。所以大人的一舉一動都要小心,不可隨便打罵孩子來出氣,或在管教上喜怒無常,使孩子無所適從。
虐待對大腦發展有4大不利
Mclean醫院的研究團隊發現虐待(還包括忽略、不理睬、排斥、不照顧)對大腦的發展會有4個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