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班的樂樂放學後總是開心地唸唱著新學的手指謠給爸媽聽:「1根棍子輕輕打,2雙筷子裡外扒,3人小組愛說話,4個小兵不害怕,5個朋友力氣大。」4歲的小風最近迷上101高樓,每天吃過晚飯就專注地用他最愛玩的積木搭成一棟高樓。5歲的小瑜喜歡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媽媽常請小瑜幫忙:「小瑜,幫媽媽拿2顆蘋果……幫媽媽拿最下面那一層架子上的醬油1瓶……」最後,小瑜還幫忙付錢。
您和孩子的日常生活當中,是不是也常發生上述的情形呢?您的孩子正在自然地萌發對數學的感知呢!
自然地萌發對數學的感知
當樂樂邊唸唱兒歌,邊用手指頭比出1、2、3、4、5的數量時,他已慢慢連結了唱數與數量的關係;當小風用積木搭建各種造型時,他正思考積木形狀與造型特徵的關係,並透過堆疊操作,體驗空間位置的概念;當小瑜依從媽媽的指示,找到正確的位置、拿好正確的數量,便是在理解數學的語言(2顆蘋果、最下面那一層)、經驗空間位置和數數的概念,而幫忙付錢時,也正嘗試認識貨幣和計算。對孩子來說,如此自然的體驗數概念,一點也沒有學習負擔,還能慢慢體會數概念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兒學習,強調生活數學
生活數學到底是什麼呢?顧名思義,生活數學=生活+數學,也就是「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就幼兒數學來說,更是強調以生活題材來建立孩子的數概念,並能讓孩子將數概念運用在生活中。
因為在幼兒時期,孩子的智能處在未分化的狀態,如果將數概念從生活中抽離出來,直接講解給孩子聽,孩子是很難理解的。因此,應將數概念融入生活之中,從具象的事物來應證抽象的數概念,孩子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每種概念的意義,也才能用之於生活。
累積數學能力,而非數學知識
許多大人常覺得奇怪,孩子會唱數或認出數字,為何數數老是有問題?其實孩子會唱數或認出數字,並不一定代表孩子懂得數字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可能不會對應到數量,不知道數字「3」是「3個」,而「5個比3個多」等。
數學並不只是計算,還包括數、量、圖形與空間、邏輯與關係四大領域,著重操作、探索、和思考的過程,以培養解決問題、分析、邏輯推理、溝通的思考力,也就是所謂的數學能力。當孩子能將數學概念運用到生活中,才真正成為一種推理、分析、連結、解決問題的能力。
提升能力,得先讓孩子喜歡學
孩子是透過遊戲的方式來學習,因為孩子都喜愛玩遊戲,快樂的學習是最有效率的學習,如果希望提升孩子的數學能力,就要讓孩子喜歡數學。尤其是在幼兒時期,千萬不要強迫孩子做過多的練習,以為能贏在起跑點上,卻可能扼殺了孩子欲萌發的興趣。
當孩子在玩數學遊戲或益智玩具時,應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讓他自由的探索,多嘗試各種可能的玩法,不要以主觀的意見糾正孩子怎麼玩,或急著想直接給答案,要有耐心和信心去等待。當孩子遇到挫折時,會洩氣、不想玩了,應多給予關懷、鼓勵與支持,讓他知道您了解他的感受、相信他的能力,當他需要的時候,會幫助他,但不會幫他做,並鼓勵他再試一下。
和孩子FUN輕鬆玩數學
既然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請和孩子一起輕輕鬆鬆,尋找數學的蹤跡。
用餐時間玩數學
●吃飯前,請孩子幫忙擺放碗筷,再和孩子確認是不是每個人都有1個碗、1雙筷子、一個杯子?
●生日吃蛋糕時,可以請孩子幫忙分蛋糕給每一個人,先數一數有幾個人?想一想要怎麼切,每塊蛋糕才會一樣大?
●給孩子糖果時,請孩子先數一數總共有幾顆糖果?有幾個人?想想看要怎麼分才公平?一顆一顆分,還是兩顆兩顆分?最後每個人分到的糖果一樣多嗎?
●製作餅乾小點心時,讓孩子當小幫手,簡單的告訴孩子食譜中的步驟,讓孩子漸漸了解先後順序。
遊戲時間玩數學
●幫孩子量身高時,讓孩子互相比一比,看誰比較高或誰最高?也可以和孩子比較手掌或腳丫,看看誰最大?誰最小?
●玩益智玩具時,從旁問一些問題讓孩子思考,比如孩子用樂高或積木組合好了造型,可以問問做的是什麼?長長的尾巴是用什麼形狀的積木拼組的?有幾個方形積木?紅色的積木有幾個?還可以怎麼組合?
●盤面遊戲通常是包含多概念的益智玩具,還可以全家人一起玩,比如大富翁遊戲,可請孩子數一數骰子的點數有幾點?要向前向後走幾步?買房子要給多少錢?下一個輪到誰玩?
●收拾玩具時,可以和孩子一起依玩具的種類來分類放置,如:車子、玩偶等,再慢慢增加分類的條件,如:兩個輪子的車子有哪些?
外出時間玩數學
●帶孩子散步時,看看樹上有什麼?樹下有什麼?說說自己家住在幾樓?在哪裡?左右鄰居各在哪裡?隔壁大樓有幾層樓高?
●到公園玩時,請孩子比較形狀、顏色等特徵,辨識哪些落葉是同一種?;玩沙時,用不同大小的容器裝沙,想一想哪個容器裝的比較多?不一樣的容器要怎麼來比較?
●帶孩子去商店、超級市場買東西,說說東西在櫃子的第幾層?左邊還是右邊?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買一個10元以下的東西,付錢時,如果錢數不大,也可以請孩子幫忙拿出正確的錢數喔!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