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並非天生怕吃藥,只怕餵藥時,爸媽缺乏技巧而屢用強灌的技倆,令孩子身心皆生恐懼,才會逢吃藥即拒藥。如果父母從小建立寶寶良好的服藥態度,將使得餵寶寶吃藥更容易。以下幾點秘訣提供新手爸媽參考。
Podcast搶先聽》喉嚨痛、咳嗽,症狀都好像?如何分辨呼吸道疾病?有特效藥和疫苗嗎?
文/高麗芷 臺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精神科顧問、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執行長
「彤彤6個月大開始上托嬰中心,一個月後染了感冒,媽媽帶她去就醫。看診的經驗比預料好得多,因為彤彤見人就笑,又好奇,所以護士、醫師給她做檢查時,她都笑咪咪地一一配合。回家餵藥時,媽媽把藥水倒入餵藥管內,捏一下她的鼻子,再將藥水推入口腔,避免嗆入氣管。當時她力量還小,又搞不清楚媽媽的招數,餵得還順利。
9個月大時,彤彤感染輪狀病毒,媽媽認真地餵藥。由於她大了些,身心的反抗能力增強,媽媽好不容易餵進去的藥水,她卻吐出來一半,有時甚至加倍奉還。媽媽不得不承認,用蠻力終非上策,應該思考文明的策略。」
從小建立寶寶良好的服藥態度,將使得餵寶寶吃藥更容易。以下幾點秘訣提供新手爸媽參考。
1. 修正錯誤的觀念:
一般人總以為「良藥苦口」,孩子必定會抗拒服藥。實際上,有些藥固然味苦,但有些藥的味道在適當引導下是可以入口的,像是中藥的感冒藥味較苦,而養脾胃的藥比較好吃。
像彤彤的媽媽從懷孕期開始,每週六都到中藥行去幫忙,彤彤半歲之後也經常做小跟班,中藥的氣味聞了一年多,變得熟悉。一歲以後她開始認識藥材,認得枸杞、紅棗,還把它們當零食吃,常常像討餅乾、糖果一樣跟媽媽討藥吃。而彤彤一歲半時,有天她發現媽媽自己在吃小丸子(用中藥調理身體),她湊上去討吃。媽媽估量此藥的藥性很安全,劑量又低,就給彤彤一小粒,滿足她的好奇心與模仿動機。雖然藥有一點兒苦味,但見彤彤稍皺了一下眉,隨即說好吃。
反之,如果是在強迫下服藥,寶寶的心理必定產生恐懼與厭惡,以後避之惟恐不及,即以狂哭、嘔吐的方式反抗。
2. 掌握喜歡模仿的天性:
寶寶一出生就用視覺、聽覺,不斷在認識這個世界,模仿更是寶寶學習的方式。因此,爸媽可用維他命來示範吃藥,讓寶寶餵爸媽服藥,爸媽吃完後露出微笑。之後角色互換,由爸媽來餵寶寶吃藥,巧妙地利用寶寶喜歡模仿的天性,願意學父母服藥。
而現在彤彤2歲,更進步了,看完西醫拿了藥,會緊握手中,媽媽怕她拿不好弄丟了,她也不給媽媽,十分有自信。回到家就提醒媽媽拿水給她,她要吃藥了。媽媽心喜,彤彤已非吳下阿蒙囉!
由此可見,孩子並非天生怕吃藥,只怕餵藥時,爸媽缺乏技巧而屢用強灌的技倆,令孩子身心皆生恐懼,才會逢吃藥即拒藥。如果父母善用以上技巧,每個孩子都會像彤彤一樣,欣然配合吃藥。
愛孩子,從了解他開始 「育兒報讓我理解到寶寶的能與不能,不對寶寶過度期待要求,也不再給自己過多壓力,也願意給寶寶更多摸索時間。」── by Wolken媽媽 不論您多忙碌,只要每週讀報5分鐘,就能掌握孩子成長關鍵。現在加入信誼(免費訂報),輸入寶寶生日或預產期,孩子關鍵發展週週寄給你。育兒報內容試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