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任何時期都有可能出現戀物情結,最明顯者為嬰兒期(0~1歲)的奶嘴、前幼兒期(1~3歲)的玩偶、後幼兒期(3~6歲)的卡通偶像玩具。這種戀物情結可幫助孩子渡過階段性的發展任務,學會自我安撫,減少對父母分分秒秒的依賴;適應陌生環境,擴大接觸領域;效法偶像的精神,提升學習的動機與意志等。
文/高麗芷 臺北市立萬芳醫學中心精神科顧問、高麗芷感覺統合潛能開發學苑執行長
當其他嬰兒還在以尖聲哭叫,跟父母爭取吸奶嘴、吮拇指時,幸運的彤彤擁有具備感覺統合知識的父母,允許她在想睡覺時吸拇指助眠。當彤彤在吸母乳的時候,情不自禁地將心愛的拇指塞入嘴中同時享用,父母也視為天真可愛,而非緊張地將她的拇指從嘴中硬生生地拉出來。
有的時候,彤彤在睡夢中出現驚嚇反射,正吸吮中的手被迫抽出(因驚嚇反射雙手臂向外伸展),彤彤哭起來,貼心的父母會將她的拇指塞入口中,幫助她快速回到甜蜜的夢鄉。
彤彤三個月大後,有本事在睡夢中,將跑掉的拇指自己再塞回嘴中,完成自我安撫的重要任務。
彤彤六個月大時,有如機器人般自動反覆演練蛙人操(肚子貼地,四肢抗地心引力抬起)、蛤蟆功(以雙足與雙掌四點著地,出力將身體拱起),自此她將手放入口中吸吮的機率大大下降,因為手開始扮演多元的角色與功能。接下來,彤彤開始學習坐著玩玩具、爬行、扶站,將自己推向成長的高層次目標。
戀物情結有階段性意義
人生的任何時期都有可能出現戀物情結,最明顯者為嬰兒期(0~1歲)的奶嘴、前幼兒期(1~3歲)的玩偶、後幼兒期(3~6歲)的卡通偶像玩具。這種戀物情結可幫助孩子渡過階段性的發展任務,學會自我安撫,減少對父母分分秒秒的依賴;適應陌生環境,擴大接觸領域;效法偶像的精神,提升學習的動機與意志等。
如果父母不明就理地剝奪孩子所戀之物,遏阻戀物情結,可能使發展過程出現障礙,如:孩子長期依賴母親的乳頭、身體或擁抱,甚至夜間父母也不得安寧。有的父母放任甚至促使孩子過度仰賴所戀之物,如:時時給孩子的嘴巴塞個奶嘴或拇指,可能造成孩子的發展進度停滯不前,如:減少牙牙學語的機會、減少手操作玩具的演練。這些狀況應均非父母愛孩子的初衷,而是不明瞭戀物情結有其階段性的意義所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