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該注意的牙齒矯正問題

文/盧育成 兒童牙科醫師 

「盧醫師,他門牙掉了之後,新長出來的牙齒好大一顆!這樣是不是以後要矯正啊?」 

除了蛀牙、換牙問題之外,小學時期最多家長問的就是「小孩需不需要矯正」。這問題其實還是要評估每個小朋友不同的狀況才會有答案,但有一些簡單的原則可以先給煩惱的家長參考: 

7歲前,找矯正醫師評估 

在7歲左右,小朋友可能已經換了不少顆門牙,這時候牙齒會不會整齊、有沒有什麼特別狀況,很有可能已經看得出一些跡象,雖然不一定100%準確,但家長可以有一些心理準備。 

所以美國矯正學會(AAO)也建議:如果孩子有矯正的煩惱,可在7歲前找矯正醫師做一次評估,有必要的話,也可以早期介入處理,讓大事化小。 

剛上小學最需要矯正的兩種狀況 

這時期家長最容易發現且擔心的問題就是——門牙擁擠、不整齊,不過這反而可能還有改善的狀況,不一定要急著處理,可以先找兒童牙醫或矯正醫師評估。倒是另外有2種狀況,是剛升小學這時期最容易發生,而且也需要早點進行治療,那就是「門牙錯咬」和「大臼齒異位性萌發」。 

1. 地包天的門牙錯咬 

一般上下牙齒咬緊的時候,上下的門牙不會剛好咬對齊,會有點前後交錯,而且是上面的牙齒在外側,下面的門牙在內側。但有些人咬起來時會反過來,下面牙齒咬在上面牙齒的外側,這個就叫做「錯咬」,可能是一顆牙齒,也可能是好幾顆牙齒都錯咬。 

錯咬問題會影響孩子吃東西,長期下來還可能會把上面門牙咬出凹痕,造成牙齒不美觀,是少數建議早點處理的矯正問題,如果家長發現有孩子有這樣的情形,建議早點找醫師詢問處理。 

2. 鑽入前面牙齒的異位性萌發 

另外需要早點處理的是:上顎恆牙「第一大臼齒的異位性萌發」,也就是上面從前面數過來的第6顆牙齒,在6歲左右要長出來的時候,它沒有正正的長出來,反而鑽到前面的牙齒(第5顆牙齒)下面,造成大臼齒一直卡住、長不出來,吃東西容易塞食物卡菜渣,也容易讓第5顆牙齒有問題。 

由於這個位置太後面了,一般家長不容易觀察孩子到底有沒有這種問題,建議可以注意上面左右兩邊的第6顆牙齒的生長速度是不是差不多一致,如果左邊已經長出來了,右邊卻差了3個月還沒長出來,那就最好找醫師檢查看看。 

近年很流行的肌肉功能訓練 

有種矯正方式雖然在牙醫界已經發展很久了,但大概在2016年左右開始流行,那就是肌肉功能訓練,或是可能更常聽到MRC、EF line這兩種肌肉功能訓練品牌系統。 

一般矯正的觀念是:牙齒會不會整齊,其實基因可能就決定得差不多了,也就是你牙齒多大跟你嘴巴多大的比例問題,出生之後會有些許變化,但影響不大。 

而肌肉功能的理念是:牙齒整不整齊,除了受基因的先天影響之外,嘴巴、牙齒附近的肌肉(包括:臉頰、嘴唇,還有舌頭的肌肉)其實也有很重要的影響,藉由訓練這些肌肉,可以讓牙齒比較不容易亂,改善一些矯正問題。 

這種訓練的優點之一,它跟傳統矯正不同,只要孩子能配合(大概4歲後),不用等牙齒換完牙,想要早點開始這訓練也可以。只是它的優點也是它的缺點,肌肉功能訓練要有效,需要小朋友願意配合,除了睡覺時配戴之外,白天也要配戴至少一小時,還得加上相關的肌肉運動,才能發揮它最大的好處。 

牙齒刷乾淨才有矯正的本錢 

最後,家長們可以想像一個畫面:你的小孩去矯正了,花了了兩年,好辛苦。終於把矯正器拆掉之後,牙齒變整齊了,但是你跟孩子卻都笑不出來,因為牙齒上面都是黑黑黃黃的蛀牙。 

矯正成功,但牙齒蛀到要拔掉,應該沒有人會為這樣的「矯正成功」而開心。如果嘴巴沒東西,牙都刷得零零落落的、不是很乾淨,那又怎麼會期待孩子裝上矯正器之後,吃菜也卡菜渣、吃肉也卡肉絲的時候,還能刷得很乾淨呢? 

在煩惱矯不矯正的問題之前,家長可以先注意孩子牙齒的清潔狀況。牙齒刷得乾淨,才有矯正的本錢。畢竟蛀牙才是這個時期孩子最大的牙齒問題。最簡單的方法還是——定期3至6個月找牙醫檢查一次,讓我們一起守護孩子牙齒的健康。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