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抱孩子是對的〜用科學方法好好愛孩子

孩子都需要和父母肌膚相親,父母抱孩子不會增加孩子的依賴感,反而會促進他大腦中催產素的分泌,產生愛和信任。爸媽請不要再誤信沒有科學依據的育兒方法。

文/洪蘭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2017年4月去香港中文大學參加「兒童大腦發展與語言習得」的研討會,茶敘時,有人放了一段大陸深圳在推的早教錄影帶:一個穿著白袍的中年女人(穿白袍不見得是醫生),把尿布檯上一個多月大的嬰兒翻過來,轉過去,滾動十幾次,然後將嬰兒的小手上下左右快速動一百次,再抓住嬰兒雙足,倒吊起來,像鐘擺一樣盪他十次(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Janet Werker教授驚呼「這會傷害孩子的大腦」)。孩子受不了大哭時,那個白袍女士毫不為所動,大聲說,要這樣,全身皮膚才能都被刺激到,才能促進大腦發育。最後她把嬰兒翻過來,搔嬰兒腳底板,嘴裡喝說「爬」,嬰兒就向前蠕動了。母親在旁驚喜地說:「啊!我的寶寶兩個月就會爬了」。

違反常理對待孩子,孩子易受傷害
大家都嚇到掩面不敢看。腳底有很多神經匯集,搔初生嬰兒的腳底板他便會抽動,這是巴賓斯基的反射作用,有一個人說:「這個嬰兒不是在爬,他是在逃命啊!」又有個低沈的男聲說:「每個國家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可是沒有一個國家的父母會這樣做,這是無知造成的虐待。」我聽了低下了頭,不敢回頭去看是誰在說話,因為我們台灣也有個父母為了要訓練他一個月大的兒子「獨立」,哭時不去理他,結果第二天早上發現嬰兒窒息死了。

這位父親說,他是依照《百歲醫師育兒寶典》一書「要放任他哭不可理會,哭就會得到注意的孩子以後會索求無度不易滿足,今天不讓寶寶哭,寶寶明天就會讓你哭,寶寶哭不會受到傷害,相反的,他們會感到安全感」去執行的。

這些是違反人性,匪夷所思的說法,最主要是這種「哭沒人理會得到安全感」沒有任何的實驗證據支持,側穩之心不是人皆有之的嗎?為什麼父母會這麼狠心違背自己的良知讓孩子去哭到死,這麼相信一個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斷送親生孩子的生命?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的教育出問題了,已經為人父母了都還不會思考,我真的不懂為什麼要訓練一個月大的嬰兒獨立?他連路都不會走,獨立什麼?

孩子需要安全感,擁抱能增加親密聯結
孩子第一需要的是安全感。有一個實驗是把一個四天大的熟睡嬰兒,放入核磁共振儀中(在核磁共振中不能動,因此只能在熟睡時做),在他耳旁播放父母吵架的聲音給他聽時掃瞄他的大腦。他雖然才出生,還聽不懂大人的話,但大腦中的恐懼中心就活化起來了。在大自然中,沒有父母保護的動物是看不到第二天太陽的升起。孩子最怕大人不要他,因為他還沒有自衛的能力,沒有大人保護他會死。當一個嬰兒哭泣而沒有人理會他時,他心中的恐懼可想而知。嬰兒哭是他有所需求(生理上或心理上的),他還不會說話,哭是他表達的方式,我們怎可忽略哭?

其實父母抱孩子不會增加孩子的依賴感,反而會促進他大腦中催產素(Oxytocin)的分泌,產生愛和信任。母親在生產和哺乳時,大腦會分泌大量的催產素增進親子的聯結(bond)。實驗發現,母鼠在舐小鼠時,兩者大腦中都會分泌催產素,這對小鼠的大腦和情緒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把小鼠隔離,剝奪牠被母鼠舐的機會,這隻小鼠長大後會不合群,行為偏差,對牠自己的孩子冷漠,不是個好母親,可見肌膚接觸的抱有多重要。

孩子該依賴父母的階段,不應強迫獨立
實驗發現有和沒有被撫摸的早產兒,存活率和生長的速度不一樣;許多兒童病房都有請退休的護士坐在搖椅上抱著嬰兒輕搖,這種肌膚相接、被抱著的感覺會增加嬰兒的痊癒率。一個月大的嬰兒本來就是應該依賴父母的時候,為什麼要訓練他「獨立」?。

父母親在替還不會說話或沒有能力自己作判斷的孩子決定各種大腦訓練時,請多用一下普通常識,或上網查一下實驗證據,看看別人要推銷的「聰明術」正不正確吧,不要愛他反而害了他。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