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平衡的藝術

婚姻要在廝守的安全感和浪漫的創意之間取得平衡;在自愛與愛人之間取得平衡;在聆聽與表達之間取得平衡。

文/鄭玉英 諮商心理師

走出結婚禮堂的每一對新人,在親友祝福之下,無一不是全心期盼能夠白頭偕老,然而,在此廝守的開始,會不會也就是親密下降的起點呢?

現今社會裡,有許多婚姻以離婚劃上句點,也有不少是在形式上廝守,實質上兩人相距遙遠,標準的貌合神離。也有的婚姻雖然穩定,卻因相處的品質不佳而怨嘆不休。

婚姻真的是只要共度到老就夠了嗎?現實生活中怎樣才是好品質的親密關係呢?我們先看看一般婚姻的狀況。

廝守而不親密
物理上的靠近與心理上的親近並不相等;同在一個屋簷下並不一定兩心相近。相處久了,兩人之間變得只有責任而沒有趣味,婚姻就走味了,只剩下形式上的廝守,而沒有親密。不少婚姻是這樣的。

親密得失了界線
也有許多婚姻是有向心力的,他們願意建立親密關係,卻失落了親密中的一項要件──界線。忘記了兩人縱使相愛仍是獨立個體,忘了其實你是你,我是我,兩人不可能有相同的感覺、想法,各人飲水仍是冷暖自知。他的責任我不該越俎代庖,我的責任也不能賴給他,否則親密過界,就會有下述問題了。

忘了我是誰
在彼此走進了對方的世界以後,一心體會對方的想法,揣測對方的喜好和需求,這樣的「將心體心」可能出於愛,也可能是出於害怕,唯恐失去他的喜愛。這樣久了會有一個危險,就是忘了自己是誰,對對方的察覺比自我察覺還多,而使這份親密關係演變成「你泥中有我,而我泥中沒有我。」的狀態。倘若對方懂得呵護倒還好,充其量當事人成為一個沒有主見的人,怕的是對方又不好生珍惜,以至於長久以來我們表面依順,心中卻默默積存了許多憤怒和敵意,只是不敢也無從釋放。小鳥依人久了,翅膀短了,想飛也難。而日積月累的怒火或是有一天一發不可收拾,或是埋藏得太深,連自己都忘了它的存在,這可能使怒火完全沒有出路,而演變成了身心症狀或精神官能症。

強制性服務
同樣懷著廝守之心,揣測對方需求而忽略界線時,我們也可能提供了強制性的服務,亦即為配偶做了一些自認為對他(她)好的事,而忘了去核對是否真的符合他的需要。

陳先生並不十分在意衣食居所這些生活瑣事,是個隨遇而安、大而化之的人,但是陳太太嫁過來之後,自己心中定了高標準──一定要做個好妻子、好媳婦;她猜想先生一日辛苦,清早一餐必須豐富。其實陳先生單身生涯時,一杯牛奶也就打發了,只因怕辜負了太太的辛勞,早餐既然做了,就吃吧!但是在太太怨他起床晚及做早餐真累時,一句「是妳自己要做啊!誰讓妳累呢?」就衝出口了。陳太太的傷心可想而知。

陳太太也認為自己回娘家必是令婆婆和先生不高興的事,所以每次回去心中都犯嘀咕;殊不知她回娘家的時候,先生與婆婆往往相談甚歡,是她在揣測當中投入了自己的規範與禁忌。

自以為是的付出,將心體心的滿足對方,有時是會枉費力氣,甚至會吃力不討好。

由於我們是用自己的信念去體會他、猜測他,猜錯而成為一廂情願的機會很大。

倘若對方懂得拒絕還好,充其量自己在被拒絕中傷心,怕的是對方不忍拒絕,我們又「付出」得理直氣壯,於是一方辛苦賣力地做,而對方並非享受而在忍受了。這種照顧當中沒有關懷,因為當真的關懷是要聆聽他,而對方也要負責說明自己的需求才是成熟心態。

唯有重病之人和小嬰兒才需完全由他人揣測需求,越界地提供照顧。上述兩種缺了界線的親密狀況若要改善,必須有雙向式的溝通,能收取對方回饋又能自我表露才行。否則無法經營出有健康界線的親密關係,就會莫名地受苦。「明明我們相愛,怎麼竟會如此相互傷害」是在諮商室裡常聽到的困惑的嘆息。

什麼是親密
親密是向內與自己的來往
親密這個英文字Intimacy的希臘字原為Intima,意思是最內在(inner most)。一個人的親密能力包括了自己與自己內心有所接觸;不愛自己的人難以愛人,與真我隔離的人也難與他人心靈交流。嚴重失落自我的人,在跟人建立親密關係時,若非越界就是築牆;意思是也許他會建起人際藩籬,在親密感增強時逃開,或是一旦落入親密情網,就愛得失了自己,或是佔有對方。

親密並非無巢之鳥棲往他人枝頭,卻是在自我滿足之際與人分享。
要想被愛,先要疼惜自己;想要愛人,先要擁有安定而充實的內在,如此才不會在與人親密中迷失了自己。

親密是兩人之間的事
兩人之間一對一的來往才有真正的親密。一群人也可成為親密夥伴或團體,不過那意義並不相同。你可以和兩個人一同擁抱,但你無法同時親吻兩個對象,眼神相接也是,兩人之間可以四目交接,三個人只能輪流注視。

親密是身心靈的相遇
親密是身心靈三方面的相遇,身的相處、性的結合、心的貼近和靈的交通均是親密項目,要能三方面皆不落空才是最佳親密。身體要常接觸,心情要多分享,還要有靈性層面的交流,以致到了身體衰老時,心智退化時,甚至一方故去時,仍能有超越身心的親密關係。

親密是「我」和「你」與「我們」一同成長
親密並非有我無你的大男(女)人主義,也非有你無我的犧牲主義,更非各自發展,忽略婚姻關係,而是在共同經營彼此關係的同時,自己的生命也因之充實而豐富。

親密是在兩人的關係中長成自己,
是在與他接近當中更接近了自己。
在他的回饋中,認識了自己的長處和短缺,
在與他的差異相襯托之下,看出自己的特色,  
在我與他各自都長大成熟的過程中,我們間那條肉眼看不見的線──關係──也茁壯了。

婚姻是平衡的藝術
婚姻中的親密不同於戀愛中的親密,後者是暫時性的愛情,婚姻卻是長久平衡的藝術,平衡得適宜才會有成功而持久的婚姻。

婚姻關係要在廝守的安全感與浪漫的創意之間取得平衡。愛情的浪漫使人充滿興奮與活力,卻因其不確定性而叫人焦慮不安;長相思守的婚姻是現實的,給人最大的安全感,卻因其固著而失了創意,叫人覺得厭倦。

基本上,婚姻無法純然是浪漫的事,它具有各種現實功能,需符合社會規範的制度。有些已婚人士不能忘情於浪漫的美麗,又無法經營出心靈溝通的夫妻關係,於是一面廝守在一個乏味的婚姻裡,一面往婚外尋求浪漫;以孩子為婚姻存留的理由,卻因婚外情而留給他們無限的困惑,使兩性難題代代相傳。

成功的婚姻需要接受廝守中必有沉悶的事實,然而也不放棄為浪漫所做的努力。執意要有高度浪漫是注定要失望的,在廝守中陷於疏懶也是虧損了負起經營的責任。

丈夫與妻子的角色有其約定俗成的原則,這些眾人期許的角色行為仍是重要參考,不能拋諸腦後,但也絕不能教條化。誰說妻子一定要天天燒飯?量力而為,一周做個幾天,有時由先生下廚,或到外面用餐,可平衡辛勞與增加生活變化。

誰說男人就該賺錢比女人多?誰說妻子在房事上不便主動?婚姻不能用任何極端化或教條式的觀點來解決問題,採中庸之道取其平衡,才是婚姻的藝術。

在自愛與愛人之間平衡,家中才不會有自私份子。兩人雖然結合,仍要擁有自己。

在聆聽與表達之間平衡,溝通才能有來有往。在小家庭的獨立空間與陪伴父母長輩的時間分配上更要有所拿捏。
一人獨處、二人親密.與全家共融三種情況之間都要有所顧及,時間上要有適宜的分配。中庸之道與平衡之方,才能營造出功能良好又不失情意樂趣的生活。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