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素養在乎應用


文/柯華葳  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榮譽講座教授

素養泛指對學習內容的認識、掌握與應用。應用指整合習得的知識、能力和態度,解決所面對的問題。讀者或許想這素養概念有什麼新鮮處?過去所學所教的不就是知識、能力和態度?

過去不特別強調應用,即使如寫作(文)亦不真實。因為這些應用是為分數,教師要批改,會考、大考教師要評分。過去的教育遭批判,學生出了學校不能學以致用。這關乎兩件事,一是學校教的跟不上業界的需求;另一可能是,學校沒有幫助學生轉化所學,解決真實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學習遷移」。這次12年國教標榜素養,重視的就是遷移所學,發展落實的應用能力。 

透過應用,概念和語言才會更加清晰豐富
語文的應用就是溝通與表達。語文分言和文。文又分文字、文學和文化,然一切由語言開始,由人聲開始。嬰兒聽到環境中各種聲音,分辨不同聲音及韻律屬不同人,這是認識。慢慢他區分出男聲、女聲、小孩、不同動物的聲音,還有媽媽手機的聲音,並掌握哪些聲音和媽媽有連結,包括媽媽輕聲、高昂、生氣的聲音都在「媽媽」這概念中。嬰兒由聲音分辨不同對象,對不同對象有不同反應,以溝通他的需求,這是應用。

逐漸,幼兒學到詞彙,由命名、推論到編撰故事包括謊言。他開始玩符號,有聲音符號、手勢、身體動作等,以表達想法。例如比劃兩根手指頭,加上嘟嘟嘟聲,是龍貓公車。沒有聲音時,這兩根指頭在身上緩慢行動,就是毛毛蟲。這也是應用。在幼兒想像遊戲中搭配語言,一會兒是醫生、護士,下一秒是生病的小朋友,一人數角,角色間的互動談話,讓不在現場的人以為隔壁房間裡有數人在談話。而當幼兒開始學習較抽象的詞彙,如心智詞彙、情緒命名,更擴展他溝通的範疇,推測表達他人的思維與感受。例如看到剛下班、臉部沒笑容的媽媽,他說:「媽媽,我給你按摩。」表達他體會到母親的疲累。這是解決問題。

開始共讀後,幼兒發現另一種符號,一字一音,透過讀字讀出故事,讀到很多不是生活中的經驗,如非洲野生動物。這時他適時適當的冒出許多詞彙,讓周遭大人驚訝。這是應用。

在應用中,概念越磨越清楚,語言越用越豐富。

入小學後,孩子以他的語言為基礎正式學習文字符號和數字符號。因著人類大多數的文明、文化都綁在這兩種符號上,透過文字、數字符號(其實還有常被忽略的音樂符號),學生開始學習各種學科。語文素養更擴大了,溝通與表達的層次也複雜了,包括:
一、透過語文學習各專業學科,並溝通、表達各科的知識。
二、透過符號思考,思維更趨抽象,包括轉換符號的原意,以符號代替符號,創意於焉產生。

累積語文素養,陪孩子從生活中做起
這些素養需要我們終身慢慢學。回到學前階段,家裡可以做的有:
1.讓生活中的語言更精緻。例如,當孩子很滿足的說 “好好吃”,不妨問,怎麼好吃呢?滑順的?彈牙的?讓他使用其他詞彙替代 “好吃”,也藉此學到更多詞彙。
2.常要求孩子講完整的句子,表達完整的意思。雖然爸媽在孩子沒開口前已經知道他會說些什麼,但為培育素養,讓孩子以句子表達,而不是只 “命名” 或是簡單的答 “是”、 “不是”。
3.閱讀後,留一點時間討論,讓孩子體會每個人有不同的觀點。
4.寫(畫)一些小便條,作為提醒、祝福溝通用。

最後推薦《零用錢大作戰》(信誼出版)。這本書表達如何有效溝通。主角猜想母親可能的反應(想他人所想、感受他人所感受),用圖和文加上足夠的張力,說服母親多給一點零用錢。這是一本說明何謂語文素養的好書。親子共讀時不妨由書中媽媽可能有什麼感受與想法,而小圖和小言怎麼回應來討論。

這就是素養,在生活中充分使用語和文。

【書檔案】
《零用錢大作戰》
作者/天野祐吉
繪者/大槻茜
譯者/米雅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出版時間/2018/01
出版社/上誼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