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請念書給我聽!—坐在爸爸懷裡閱讀,是獨特的幸福記憶

每天只要用一點點時間與孩子共讀,那怕只是一點點,一份只屬於爸爸獨特的愛和記憶,就會像是旋律般的,在孩子的心底,永遠低吟,不捨離去!


文/李坤珊 嬰幼兒閱讀專家



那天,12歲的女兒寧寧走進我的教室,我正在念《月亮晚安》(上誼出版)給班上的孩子聽。她站在遠遠的一端,捂著嘴巴、瞇著眼睛、笑笑地指著我的書。我對她笑了笑、點了點頭,看著寧寧走出了教室。雖然不曾交談一句話,我想,我知道她的意思……。

在回家的路上,我問她:「妳剛剛為什麼笑那本書呀?」她說:「我記得我還是小baby時,爸爸每天都念那本書給我聽。」當天深夜,我與遠在亞洲出差的寧寧爸爸通電話,告訴了他這件事。電話的那頭,靜寂了好長一段時間,我想,我知道他在想什麼……。

時間的河會走,但記憶會戀留,不捨離去。十一年過去了,只要看到、甚至聽到《月亮晚安》,寧寧和她爸爸會手牽手一起走回那十一年前的記憶,走回到一個大男人懷裡擁著小寧寧的那個每一天、每一晚……。我常常在想,要是我們的生命中,沒有這些記憶,生命還有什麼意義?

幸福記憶的選擇
這些記憶的搭築,是一種選擇,一種對「與孩子共處」的選擇,一種「好累,但我還是要與你在一起」的選擇和執著。而這些記憶,會幻化成不同繽紛的形式,同時住在小孩和大人的感覺、思考和身體裡。一縷花香、一陣微風、或一本書影,就可以把我們帶回記憶裡,帶回到爸爸和媽媽的懷裡,帶回到那個想望的城堡裡……。有的記憶,會令人掉淚。但擁有記憶,真的很幸福,尤其是爸爸媽媽給我們的。

只要一有時間,我會常常駐足在2歲孩子的教室裡,看他們在玩什麼、說什麼?而我最常觀察到的,是他們抱著娃娃、拖著一本書,在哪兒都沒關係,就這樣的「念起書」來。從小小孩的語調和動作,幾乎不用猜想的,一眼就可看出他們正在複製「親子共讀」的記憶,複製那個在日日夜夜,爸爸媽媽給他們的幸福記憶。

沒錯,「親子共讀」會是非常獨特的幸福記憶!當小小孩坐在大人膝上共讀的那個時刻,他們就是無窮宇宙裡的唯一。他們肩靠著肩,一起進入同一個幻想世界,一起回想由書中內容所引發的記憶,一起思考、一起嘻笑、一起面對憂慮和恐懼。所以這個記憶的組合,是非常獨特的,它調合著知性和感性的元素,也把親子對談的可能性和版圖,跨越了所有的界線。

但很可惜的,每一說起「親子共讀」,我們腦中出現的,屢屢都是媽媽與孩子的畫面,而實際情況也的確是如此。根據調查發現,幾乎每位爸爸都認同念故事書給孩子聽的重要性,但還是只有少數的爸爸會選擇去營造這個記憶。不管這些爸爸選擇的理由是什麼?在小小孩對爸爸的記憶裡,這個可能的幸福成為不可能,這個可能的美好時光或溝通機會,空白就是空白。而時光是不會回頭的,空白就是空白。

「親子共讀」會是非常獨特的幸福記憶!
這是一種選擇,一種對「與孩子共處」的選擇,
一種「好累,但我還是要與你在一起」的選擇和執著。


爸爸,你是我的寶藏!
父母同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不同的「親子共讀」模式,提供了孩子不同的機會去吸收豐富多元的表達語言、肢體語言、知識和價值觀。只有父親與母親都參與共讀過程,孩子的閱讀世界才會寬廣而豐盛。別小看揣在懷裡的,只是個正牙牙學語、語意不清的嬰幼兒,由他們的反應,你確實可以清楚看出父親參與「親子共讀」,對孩子的明顯影響。

以我們家為例,因著個性和專業領域的差異,孩子的爸和我從一開始,雖蓄意地選擇了以不同語言來與她共讀(我念中文,而她爸爸念英文)。但不經意間,我們甚至以不同的表達方式和身體語言與寧寧共讀同一本書。而寧寧也從初始拿書給我們念時,就顯現出她有不同的模式面對爸爸和媽媽。

她拿圖書給我時,會說:「媽媽,請念」,然後面對我坐下(因為我喜歡觀察她的表情),她邊聽著我念,常會邊以手敲指著文字部分,並不時點頭。但與爸爸共讀時,她會用力跳進爸爸的懷裡,先嘻嘻笑幾聲,然後說:「Read, Please!」在共讀的過程中,她甚少用手去指內文,但會不斷地說著書的內容物,一直笑!有時兩人還會追逐一陣,然後再坐下一起兒共讀。讀書和遊戲之間的界線,在他們父女檔裡,是不存在的!

從我們錄的影帶裡,很清楚地看出,寧寧與我共讀時,對圖書的言語反應,趨於固定的故事文詞,也比較注意文字在整體共讀中的地位;但與爸爸在一塊兒時,較常出現的,是描繪物品細節的語詞,也有較多的情緒表達句子,例如:「You, silly goose(妳真頑皮耶)!」而自從弟弟小福出生後,她更融合了爸爸、媽媽、甚至幼兒園裏老師的念書方式,「念書」給弟弟聽。 不僅動作神似,在用語上也夾雜著多元的語法和語用型態。甚至她會使用不同的共讀規則,繪聲繪影地「指導」連一個字都還不說的弟弟!

不同的「親子共讀」模式,確實會產生了不同的影響和學習。女兒在與不同人共讀的過程裡,吸收了豐富多元的口語、肢體語言和價值觀。每一個大人,都在孩子心田裡播下不同的種子;不同的成人,也同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提供了他人所無法取代的寶藏。
爸爸,你是我的唯一!

不與孩子共讀的父親,或許並不覺得經由共讀,而能和孩子一同喜愛閱讀有什麼重要?但他們也因此,失去了與孩子建立他人無法取代的默契和瞭解的機會!

我熱愛童書,在沒有孩子前,常常會拿一些自己喜愛的圖書與先生分享,但從他臉上的表情和勉強擠出來的微笑,我知道他並不覺得童書有什麼大不了的。

寧寧出生後的頭幾個月,他也只是被動地順從我的要求,念書給孩子聽。到了女兒8個月會自己翻書、10個月時又會爬著拿書請爸爸念時,先生竟愈念愈起勁,不僅有表情聲調,更會配合女兒的反應來進行。又再加上我適時地稱讚,他每天下班回來的第一件事,都是問女兒:「要不要爸爸念書給妳聽呀?」

在寧寧兩歲前後,能自己語意不清地背誦一些書的片段時,父女兩人一起背誦和嬉笑的聲音更是不絕於耳。往往,我先生看見某一物品或情景,就即刻聯想、背誦出某一本相關圖書的內容給寧寧聽,然後自己說:「耶!這是一本好書!」寧寧聽到後,也會趕快從圖書籃內取出那本圖書,笑嘻嘻地交給爸爸,坐在他懷裡一塊兒再看一次!

從對童書不感興趣,到摯愛與孩子共讀,先生在態度上的轉變,絕不是強迫自己地「為孩子好」。促使他如此改變的主要動力,是在他與孩子共讀的過程中,有機會瞭解孩子的喜怒哀樂、參與孩子試驗語言和探索圖書的成長過程。所以,他能和孩子在圖書的國度裡,說著只有彼此能懂的語言,在眉目間傳送著只有他們彼此瞭解的默契!寧寧寶貝也會回報爸爸一個個大微笑,還說:「我愛爸爸,我喜歡爸爸念書給我聽!」
 

當小小孩坐在大人膝上共讀的那個時刻,
他們就是無窮宇宙裡的唯一。

爸爸,我喜歡你的方式!
豐富的心靈和成長經驗,一定是多元的!「媽媽是安全堡壘,爸爸是最佳玩伴」已是眾所皆知的諺語。爸爸能提供給孩子的,本來就不同!所以在爸爸選擇了參與孩子共讀的經驗和記憶時,他所選擇的書目和閱讀方式,是可以與媽媽迥異的!

比如說,爸爸對自然科學有很高的興趣,他可以選擇比較接進日常生活現象的「知識類」圖書,以命名(例如,「這是樹葉」)方式先向孩子說明「這是甚麼」,然後再以特有的途徑,或加入解釋、或加入小小動手操作經驗,帶著孩子以不同的觀點瞭解事物、經驗過程。

更比如說,假使爸爸的個性比較外向,他可以混雜著動作、遊戲和戲劇,熱熱鬧鬧地與孩子共讀。共讀,沒有一定的規則,因為它是屬於成人與孩子間的個人故事。共讀的方式,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因為它對孩子的影響沒有界線。我曾親眼見到一位父親,又跳、又混聲、又追逐地與孩子念一本有關恐龍的小故事。整本小書,圖畫其實並不精采,但那位父親的想像力和特有人格特質,讓我這個外人聽得如癡如醉,更別說他的小寶貝,會是多麼的投入,又多麼期待與爸爸每一個共讀、共玩的獨特時光了!

孩子的心靈,是同時需要父親和母親相伴和滋養的。即使您是個忙碌的父親,也請每天花幾分鐘與孩子共讀,這樣你們之間就會有一份獨特的愛。假如,您有一個仍在傳統觀念裡站崗的先生,請把握機會稱讚他與孩子共讀的舉動,並指出孩子對他的獨特反應。在這樣不斷地鼓舞之下,便能拭目以待先生與孩子間越來越窩心地共處和共讀了!

時間的河會走,但記憶會戀留,不捨離去。四十年了,我仍感覺到爸爸念書給我聽的感覺,我仍記得前庭的那張小椅子,雖然,我再也看不到他了……

書籍簡介

讓寶寶愛看書
0-3歲閱讀行為放大鏡
寶寶啃書、撕書,又不專心看書,怎麼辦?
本書從幼兒發展的角度,解讀寶寶的閱讀行為, 並提供種種共讀秘訣,讓你與寶寶一同享受共讀的喜悅! 與嬰幼兒共讀的真正重心,不在念,而是在互動!這本書想要告訴你的,就是你和寶寶在共讀時,寶寶可能會出現的「行為」,以及一些因應的做法,讓你見招拆招。

作者簡介
李坤珊
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幼兒教育系博士,專精於兒童發展、兒童文學、蒙特梭利教學法、幼兒課程設計與教學;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擅長以孩子的角度觀看並詮釋閱讀行為,帶領父母瞭解0-3歲嬰幼兒的閱讀行為與發展,幫助父母與孩子一同創造美好的共讀經驗。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