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遊戲中觀察孩子的數能力─—寶寶能夠舉一反三時,就表示他真的懂了

文/柯華葳︱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行動設計/柯華葳、編輯部

媽媽一邊拿餅乾給3歲的妹妹,一邊試著問:「妹妹,有幾個呀?」。「1、2、3、4、7、8、9、10,5個」妹妹隨意數了一下,就說出答案。媽媽笑著表示:「你故意喔!」妹妹看看餅乾,馬上又說:「3個。」
妹妹是怎麼開始念出「1、2、3、4、5」這些數字的,媽媽記不得了;印象中,只知道妹妹會以手指點著物品,口裡念著「12345」,做出數數的動作。

唱念數字初期,只算是口語活動
幼兒一開始念數字名稱時,只是一種口語活動,在念的過程中就算是漏掉數字也不在意。漸漸地,念起來會更順,數字也更長串,但總是要從頭念起,不會從中間開始數,也不會倒著數。如果問一個3歲的孩子,「1 」或「2」後面是多少,或許他可以回答出來;但是到「6」以後,問他某個數字後面是多少,多數孩子要從「1 」數起,才能回答。

3歲孩子大多已經能念數字串,4、5歲可以念到50上下,有一些5歲孩子可以念到100。

瞭解數字關係,才稱得上會數數
除了念數字,當幼兒逐漸瞭解數字之間的關係,大約在5∼6歲左右,就可以由任何數字開始數,也可以倒著數了。這時,爸媽可從兩個重點作觀察:
● 當你說:「22、23、24」看他能不能接著說:「25」;當你說:「55、56、57」,他能不能接著說:「58、59」。
● 當他連續念出20、21、22、……,請試著說出「30」。看他能不能舉一反三地知道數字逢「10」,只要加上1、2、3就可以有31、32、33。若可以做到,表示他能掌握數字之間的關係,不是念念而已。

是否能數數,從數算方式可看出
想了解幼兒是否真的已經能數數,爸媽還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看出:
● 能否照順序數:數數有順序,不論由哪一個數字開始,都是由小往上念,
如27、28、29……。
● 能否一對一數:數數要一對一,每個物體被標上一個數字,且不重複;「1」指第一件,「2」指第二件。幼兒通常超過「5」以後,就抓不住對應了。
● 有無基數概念:基數概念是指數到最後一個物體的數字,就知道代表這些物體的量。幼兒通常數「5」以下的物品能知道數到的量,如「1、2、3、4」,有「4」個。物件橫著、豎著都能數,但是數過的不可以重複,才會得到基數。如果孩子能念出數字名稱,但數點物品會重複,且沒有基數概念,就不算會數數。

量的概念,由目測估算開始
不會數,能有量的概念嗎?事實如此。研究指出,5個月大的嬰兒,對於3以內的數量是「少了」和「多了」非常有概念;小嬰兒望一眼就可以知道有3個或2個物件。長大後,孩子會用「3個一組、5個一組」的策略,經由目測組成一組「量」,就能比較出多或少。
數字差距越大,越容易分辨,例如,9個和2個的差別很明顯,但6個和7個很接近,較難分辨,這時可以再分成「3個、3個」和「3個、4個」來比較。但不必一對一的數,用眼睛觀看就能把東西分成一群或一組。經分由這樣的動作,就能指出哪一堆比較多。
不過,當數量太大,短時間內無法分組時,隨著年齡與經驗的增長,孩子還是可以預估。比如,媽媽買了一袋橘子,不需要一個一個放進水果籃,等裝不下才知道「放不進去」;只要看一下整袋橘子所佔的空間,就知道適合用哪一個容器了。這種估算方式在生活裡經常會運用到,可省下不少嘗試錯誤的時間。

請你這樣做
請爸媽運用簡單的遊戲,和孩子一邊玩,一邊觀察他的估算能力吧!
● 媽媽和孩子各抓一把棋子(或是家中其他替代品:葡萄、小餅乾),放在桌上。
● 請孩子「一眼望去」看誰多。猜完,數一下,看看是不是猜對了。然後重複玩。
● 還可以將兩堆棋子合併成一堆,媽媽再試著對分,但是不要數,只說:「你一半、我一半」看看孩子是不是滿意「對半分」。然後跟他說「給你多一點」,但是故意給他少一點的那份,觀察他是否能察覺比較少。
● 玩幾次後,孩子清楚遊戲規則,就可以換他來分給媽媽囉!
● 由於媽媽的手比較大,建議抓取棋子時「手下留情」,抓少一點。並可以依孩子年紀由少量到多量(如3→5→10),實際數算時,孩子才有能力點數。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