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學校活動,幫助你更了解孩子


文/吳清芬 信誼實驗幼兒園教師

整日為工作、家庭忙錄的爸爸媽媽們,是不是常常覺得分身乏術,抽不出時間陪孩子參與學校活動呢?

當孩子上學後,總是渴望爸媽在學校出現。因為有爸媽的關心和參與,不僅讓老師和親子間擁有分享的話題,孩子在整個過程裡,也能感受爸媽的愛,讓親子關係變得更親密。

再忙,也要陪孩子參加活動
談到參與幼兒園活動,爸媽可能擔心平常上班或家務已經十分忙碌,怎麼可能抽出時間參加?而且在家只要跟自己的小孩互動,到班上卻要面對一群不熟悉的孩子,應該怎麽跟他們相處?說什麼話?會不會在孩子面前出糗?更何況也不太清楚自己參與活動,對學校或老師會有什麼幫助。

其實,對於幼兒園活動的參與,並沒有一定的模式,但一定都是「跟孩子有關」的事。只有經過每一次的參與,爸媽才能進而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觀察他與友伴之間的相處,透過老師分享孩子在園所的狀況中,更貼近認識自己的孩子。

園所事先安排,提升爸媽參與意願
邀請爸媽參與學校活動,園所事先安排活動的內容、日期,提前通知爸媽,將能大大提升爸媽的參與意願。開學之初,可先以問卷調查的方式,或是在開家長會時,列出這學期預計邀請爸媽到校參加的活動內容或日期,讓爸媽可以提早安排自己的時間,依照自己能力所及選擇以下的活動,協助園所或孩子一起參與。

□ 舉行戶外教學活動,爸媽可以隨班參加,一來協助老師照顧幼兒,二來有爸媽陪在身邊,孩子也會特別感到安心。如果有爸媽會開車或拍照,這時也能表現專長,提供交通工具或協助攝影拍照。
□ 參與課程相關的班級型親子活動,例如:邀請爸媽到校欣賞孩子的戲劇演出;進行昆蟲的主題中,陪孩子一起到戶外找昆蟲或請專人解說;當課程結束時,與孩子一起回顧在校進行的課程活動,讓爸媽知道孩子在校的學習成果。
□ 參加全園性的親子活動,例如:配合萬聖節、聖誕節的節慶活動、園所運動會等。
□ 參加各項親職活動,例如:親職講座、親師座談、畢業典禮等,也為平時工作繁忙的爸媽提供一個自我充實的機會。
□ 擔任說故事爸媽,利用全園或班級時間,到校講故事給孩子聽。
□ 協助班級教學,展現自己或家庭成員的專才,如:烹飪、護理、樂器演奏、美工、運動、語言、木工、電腦。

在家陪孩子互動,參與感不打折
爸媽除了到校參與活動,在家與孩子的互動或支援,也是一種參與,例如:
□ 幫助園所提供教學資源,如:紙盒、空罐、碎布塊……等,尋找過程中,可以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爸媽也能了解目前孩子在校所學的課程。
□ 利用假日,與孩子一起閱讀從校內借閱的圖書,享受親子共讀的時光。
□ 協助翻譯外文圖書或課程相關資源的蒐集,例如:圖書或影音產品、戶外教學場地資訊、專才人員介紹。
□ 藉由課程相關設計的學習單,例如:運用生活素材進行立體創作、記錄並尋找生活中的飛行物等,讓爸媽從生活中參與孩子在校的學習。

不論是哪一種活動型式,事前充份溝通是很重要的,當爸媽對活動的內容、目的有更多的了解,再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和態度參加,將會發現:「參與」讓你更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然後,愛上他們!

爸媽投入活動,孩子表現大不同
或許有爸媽認為,校外參觀的安全維護應該對老師有較多的幫助,其實,爸媽參與更是一種助人的行為意涵,也讓孩子有機會展現自己在團體中獨立的一面。

某次戶外教學,中班的小臻告訴老師:「我也好想請媽媽來當義工媽媽,照顧大家。」後來小臻的媽媽果真來了!活動後,媽媽說:「我發現小臻人緣蠻好的,而且感覺到她懂事長大了。」從參與中,媽媽看到孩子在群體中表現的另一面。

有一次,小班琪琪的媽媽來學校講故事,這天,琪琪不再因為媽媽的離開而哭泣,因為她知道,忙碌的媽媽因為愛她,特別請假到學校講故事,琪琪還很驕傲的跟同學說:「她說我媽媽,今天是她來講故事給大家聽的喔!」

還有一回,大班戲劇課程因為孩子較難編出豐富的故事劇情,於是老師借助親子力量,出了一道「請孩子和家人共編故事」的親子作業,完成後,再由孩子回校分享,發展之後戲劇表演的劇本。

表演前幾天,擔任音效的小杰,因為媽媽當天不能來而略顯失落,可是到了活動當天,小杰一進教室就不斷開心的告訴老師:「媽媽說她今天會來!」原來媽媽在百忙中前來參加,小杰感受媽媽的支持與關心,演出時也特別的賣力呢!

不管再忙,也要記得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因為在孩子心裡,爸媽永遠是最重要的支持,有你的陪伴,孩子才是最幸福的。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