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搶先聽》小孩上吐下瀉,只能吃白吐司?感染腸胃炎必備的照護知識
文/資深兒科醫師 周怡宏
歐盟的最新報告指出,食源性以及水源性疾病中,有高達1/3是由沙門氏菌所引起。而在所有透過食物為媒介所引起的疾病,動物製品中的雞蛋與蛋製品排名第一,這些正是家庭常用的食材,不可不慎。
小小孩出現急性腸胃炎症狀要特別留意
2/3以上的沙門氏菌病例小於20歲。5歲以下是好發族群,尤其是1歲以下嬰幼最常見,大多以急性腸炎表現。一般在感染後約6-72小時會有發燒、噁心、嘔吐、頭痛、腹部絞痛和腹瀉等症狀,有時糞便會帶有黏液和血便等,嚴重者可合併壞死性腸炎、腸穿孔、腹膜炎以及敗血症等併發症,常常嚇壞不少家長。
沙門氏菌腦膜炎常見於嬰幼兒,預後通常不好,存活者也可能有神經學方面的後遺症。沙門氏菌腸胃炎若無併發症,不須給予抗生素治療,否則不但不能縮短病程,反而會延長沙門氏菌排泄的時間。
所幸一般健康的成人和年齡較大兒童發生沙門氏菌腸炎大多會自行痊癒,症狀也僅持續10天或更短的時間。如果感染者是出生不足三個月嬰兒則可能產生非常嚴重的併發症,須小心使用抗生素,未及時救治可能會有生命危險。提醒家長平日餵食時應徹底清潔雙手,當寶寶有腹瀉、持續高燒3-4天不退,明顯腹脹與嘔吐,都要及早就醫。
成人處理寶寶食物要先避開病菌感染源
沙門氏菌是一種格蘭氏陰性桿菌,雞、鴨等家禽是沙門氏菌的主要宿主之一(其他還有家畜及爬蟲類,如烏龜、蜥蜴等),宿主的糞便或分泌物,經由動物製品(如雞蛋)或人類吃下被污染的食物或飲用水有可能被感染。因此不僅會污染蛋殼,也可能侵犯到蛋本身,所以吃生蛋或半熟蛋就有可能遭受感染。沙門氏菌腸胃炎大多經由帶菌的動物或被其污染的食物來感染,少數才由帶菌的病人來傳播。
研究發現沙門氏菌更常在豬肉、雞肉等未經烹煮的肉品上驗出,再由這些肉品直接或間接造成一般人的感染。雖然嬰幼兒主要的營養來源是母乳或配方奶,仍會有沙門氏菌感染,根據研究推估可能是家長處理肉品之後沒有徹底清潔雙手,或是處理肉類和水果蔬菜類的砧板和刀具沒有分開使用,造成其他食材和廚房環境污染,因此用了帶菌的手或在帶菌的環境下調製配方奶、準備副食品,就可能沾上沙門氏菌,導致孩子感染。
做好飲食及環境衛生,遠離沙門氏菌感染
沙門氏菌傳染都是經由吃下被污染的食物或飲水而致,故預防之道在於注重個人飲食衛生及環境衛生,以下幾點建議供參考:
1.不生飲、生食。避免飲用未消毒或未煮過的水源,如:井水或礦泉水等。雞蛋即使經過洗選或者冷凍屠宰肉品,仍無法確保完全沒有殘留沙門氏菌,因此拿過蛋後要再洗手,食物也必須煮熟再吃。沙門氏菌一般在攝氏55度以上1小時或60度以上15分鐘即可被殺死。
2.雞蛋、肉品妥善處理及保存。蛋類的汙染最常見是母雞下蛋時,沙門氏菌直接沾附在蛋殼上,也可能蛋殼接觸帶有沙門氏菌的雞糞而遭汙染,使用選洗蛋會比較安全。此外,建議挑選經過滅菌處理的奶製品、冷凍屠宰肉品,且須妥善冷藏或冷凍。如果是購買溫體肉品,回家應立即處理,並適當保存。
3.注意環境和用具的清潔與衛生。消滅蒼蠅、蟑螂、老鼠等傳染媒介物。家裡有飼養家禽、家畜或寵物,應特別妥善處理糞便或分泌物。廚房裡的砧板刀具除了分生食熟食兩種之外,也要區分肉品與蔬果類專用。
4.加強洗手與消毒。烹調食物、用餐前、餵食嬰幼兒前,務必洗手。寶寶在地上爬或玩時不要任意將拿東西放入口中,奶嘴奶瓶也要經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