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功課慢吞吞,爸媽快抓狂?
學齡初期的孩子不專心是常見的,請先不用太擔心。因為國小一年級的孩子還處於愛探索的年齡,很多事物對孩子來說都是新奇有趣的,都會吸引他的注意力,無法專心很正常。只要上課時,他的注意力能夠拉回到課堂上,那就不用太在意。
很多孩子慢吞吞或容易分心,是因為剛開學還抓不到「節奏感」,這需要師長多費心加以「工作分析結構化」的指導。許多對大人而言是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孩子就是孩子,簡單的事有時並不簡單,這都要我們悉心指導,讓孩子抓到「節奏感」,做事才不會雜亂無章,就比較不會慢吞吞或容易分心。
細心觀察,找出拖延真正原因
如果已經開學一陣子,孩子還是不專心,就要觀察看看,是因為下列哪一種原因呢?先了解原因才能針對不同導致不專心的原因對症處理。
不會寫或不會做?
一年級的孩子往往不會求救,即使不理解老師說的意思也不懂提問,回家作業自然就會更困難完成,遇到不會的問題就是放空、發呆。
缺乏動機?
有些孩子覺得快快做完也沒什麼好處,等下爸媽又會要我去讀英文、看書、寫評量……所以就拖延到時間用完,才不會被要求做其他事情。
自我要求高、想要寫得很好?
有些孩子是「交差了事」型,有些孩子則是「完美主義」型,您的孩子動作慢是因為他有自己的節奏,求完美嗎?
小肌肉發展或知覺動作協調有問題?
若感覺動作發展不佳,在動作上就會比較不協調,影響寫字做事的速度,其解決之道就是可尋求專業協助,多做協調性之運動練習。
外在環境干擾、分散注意力?
除了環境中的走動或噪音,許多文具都有華麗可愛的裝飾,甚至是小玩具、小吊飾,都是讓孩子分心的因素。
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因為大環境改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有增加的趨勢,您可以長期且仔細的觀察孩子,進行以下評量。
5種有效的行動管理策略
為了幫助孩子專心寫功課,可以參考以下的建議:
1.時間切分清楚:首先與孩子確認當天要完成的事情,讓他明瞭自己的任務,完成後的時間可以是他自由活動的時間。孩子能專注的時間是有限的,讓孩子把功課分成幾大部分,先從簡單的部分開始,完成一個階段則讓他有休息時間(喘口氣、充電)。一來寫作業時會產生動力,二來也是讓孩子在最專注的狀況下有效率的完成作業。計時器也是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培養孩子的時間感,幫助他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指定任務。
2.用正面獎賞吸引:如果孩子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了功課,可以給予他某種形式的獎勵,例如貼紙、獲得點數(累積一定點數可以換真正的獎品)等。如果他未能在時間內完成,則需要有相應的懲罰,例如損失幾個點數,您可以跟孩子討論決定。這種獎懲制度可以鼓勵孩子按時完成任務。
3.把寫功課變好玩: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玩」的方式寫功課,增加趣味性,會大幅增加孩子的意願及動力。有時也可以將功課變成一種競賽,小孩做小孩的功課,大人做大人的功課,看誰先做完,偶爾故意輸給孩子,不僅可以使學習變得更有趣,也可以增強孩子的成就感。
4.簡單清爽的環境:儘量減少干擾物。例如,當孩子在寫功課時,書桌上只放有關於功課的東西,其他的東西都應該先整理好收到別處。學用品也是實用為優先考量,例如六角形鉛筆、好擦的橡皮擦、好用的直尺等,不需要好看花俏。
5.把責任還給孩子:有的孩子無法認知到學校功課到底是誰的責任;家長不放手,孩子就沒有壓力。這時家長應該與老師溝通好,若功課未完成,讓孩子自行負責,到學校會被老師處罰。
透過這些方法,我們可以期待孩子在完成功課的過程中變得更專心,並且增強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辛苦了,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讓我們一起加油!
【補充說明】注意力不足
下列9項問題中符合6項以上的孩子,可能患有注意力不足的問題:
1. 孩子無法專注於細節,或經常粗心犯錯。
2. 玩遊戲或寫作業時,無法持續專注。
3. 常常充耳不聞,好像都沒聽到他人說的話。
4. 經常不聽從指示完成事項。
5. 對於需要按順序或多重步驟的事項感到難以達成。
6. 對於需要持續專注的事項,會出現逃避的行為。
7. 經常丟三落四,常常把自己的東西弄丟。
8. 容易被其他事物影響而分心。
9. 健忘,經常忘東忘西的。
※如果在家和在學校都符合6項以上,且嚴重影響到孩子的人際關係或學業,孩子有可能是「注意力不足」,建議到醫院進一步評估診斷。
(以上內容為資深小學低年級老師曾麗美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