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貝超會流口水

寶寶現在9個月大,從出生起就很會流口水,一直都沒改善。看他嘴角邊和下巴常常紅通通的,讓人很心疼。請問怎麼辦?通常要到多大才不會流口水呢?
"新生兒一出世,就具備基本的吸吮及吞嚥能力,利用舌頭及硬顎,強力擠壓奶頭、奶嘴,將奶汁吸入喉部,吞嚥入食道。嬰兒在沒有吸乳時,小嘴也渴望吸吮以得到安撫,因此喜歡吸手指或安撫奶嘴。這個階段由於吸的力量及吸的頻繁,有限的口水多半會吸回口腔。

口水變多,為進食做準備
嬰兒3個月大起,口水分泌量增多,以準備吃副食品時能幫助軟化及吞嚥食物。當他在垂頭、側臥、趴睡的姿勢下,流口水的狀況明顯,但頭頸直挺時,並不怎麼流口水,這樣很正常,家長無需擔心。同時,這個年齡的嬰兒開始牙牙學語,練習發ㄚ、ㄡ、ㄨ等音,仰躺時口腔充滿口水又發音時,就出現吹口水泡泡的現象,寶寶也對自己的這項本事很得意,故樂此不疲。嬰兒4個月大時,舌頭的運動技巧提升,可做更複雜的動作,所以可開始吃副食品,運用舌頭與口部的肌肉咀嚼及攪拌食物,讓食物與口水充分混合後,再由口腔前部推送到後部,順利進食。

按摩下巴能強化肌肉張力
基本上,口水是舌下唾液腺分泌的液體,其中除了水分,還含有消化酶等物質,有助分解食物中的醣類,還能洗淨口腔、保護口腔粘膜,防止口臭的發生。但是口水流出口腔,其偏酸性的本質,卻會令口角、唇週邊、臉頰、下巴、脖子、前胸等皮膚出現濕症,甚至繼發成白色念珠球菌(一種黴菌)。所以父母應為孩子圍上圍兜,經常擦拭口水。

在嬰幼兒冒新牙的過程,也會刺激口水的分泌量,只不過嬰兒的口輪匝肌(嘴唇外圈的肌肉)的張力較弱,嘴唇經常半張著,唇周邊的觸覺又較鈍,才會凸顯流口水的現象,稍大之後這些現象改善,即不再流口水。若孩子的問題超過以上所述,父母可於孩子皮膚乾爽時,用手指指壓下巴(下唇下方的位置)強化口輪匝肌張力、用柔軟毛巾撫柔臉頰加強觸覺辨識、用手掌由上向下撫摸頸部促進吞嚥、訓練頸部抬頭的力量。若還不見成效,請諮詢感覺統合專長之職能治療師。
(文/高麗芷∣感覺統合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