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資優兒?

孩子是資優兒?
我的寶貝是天才?!

通常資賦優異的孩子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表現風格:
1. 發展較為快速:如:提早會說話,好奇心特強也是特色。
2. 組織、觀察能力強:對於問題、或遊戲規則,也會有很好的統合與分析能力。
3. 享受孤獨:孩子因為特別專注正在活動的情境內,所以,即使只有自己一個人,也不會有關係。
4. 領導者風範:在一群同年齡的小朋友中,會容易成為發號施令的那個人。
5. 意志堅強:碰到挫折,會表現愈戰愈勇的精神,對於生活中碰到的事物或疑難,會學著用獨特的方式或幽默感來解決。

資優兒的教養盲點
很多人都很欣羨別人孩子的資優表現,事實上,家有資優兒,其實是件很辛苦的事,資優班的老師們也常常表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苦也」,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資優兒的需求似乎是無止境的,父母與老師常窮於應付,也往往不能滿足孩子,導致成對孩子有虧欠感,再加上一般教育環境不能滿足孩子,也成為父母永遠的壓力與抱怨。

另外,我們對於「資優兒」具有一些潛在的錯誤看法,這也增加了孩子與父母的壓力,導致教養上出現落差,這些常見的錯誤看法有:

1. 誤以為資優兒就是「天才」:這種標記同時也帶給孩子無限的壓力,尤其當他的表現不如預期的時候,更容易遭受挫折和打擊。

2. 誤以為資優兒就是「全才」:因此讓他上各式各樣的才藝班,學各式各樣的東西,增加他的負擔,剝奪了他快樂的童年,也造成不必要的挫折感。

3. 期待資優兒是「完人」:以為他的智能既然很高,舉止也就要完美,不能有任何缺失。事實上,資優兒和一般人一樣,會有行為上的過失、偏差,也會有情緒上的困擾不安。

別讓孩子「小時了了」!
相信您一定聽過「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為什麼小時候極聰明的孩子,長大之後反而成就平平?為了避免孩子成為「高智商、低成就」,資優教育研究者有下列的建議:

1. 尋找孩子的能力性向:
不清楚自己能力興趣的孩子,很可能成為低成就的資優兒。因此在學習初期,需要許多試探性的活動,或許每一個領域都接觸一點,這些探索是在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而不是爸媽、老師要他們學什麼。例如,帶孩子參觀不同的博物館,提供他語文、數理、音樂藝術等多樣化的書籍刊物,作為學習的材料。在這樣的經驗當中,不只擴充孩子的學習機會,以後當他們需要時,也會比較知道要去哪些地方尋求資料。

2. 訓練孩子的創造能力:
爸媽應該讓孩子在小組或團體學習的過程中發展創造思考、問題解決能力,以及使用文字語言溝通的能力,並且讓他們懂得分辨事物的價值。此外,爸媽要教導他們進一步的學習研究方法,有效率地蒐集資料、記錄心得筆記、分類整理、歸納結論,能將新發現與人分享討論。

3. 培養孩子的探究能力:
已經具備創造能力的孩子,可以嘗試針對特別有興趣的主題進行小研究,如果可以,不妨請老師安排同學組成小組,給予深入指導,如果孩子蒐集資料的過程或是思考問題的方向有不足之處,應該多花一點智慧引導、提醒他,讓他能夠自己尋求解決方法。針對孩子有興趣的題目,還是可能因為遇到困難而想放棄,爸媽需要培養孩子的專注與毅力,幫助他肯定自己現階段成就,化成繼續努力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