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陪伴,父母也需要休息:找回親子互動的節奏

下班回到家已經非常疲累,但五歲的孩子仍常常黏著我,要聽我講故事、要陪他玩。有時我會想請孩子自己玩或自己入睡,但隨之而來的,是強烈的罪惡感,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夠珍惜這段親密時光。我該怎麼調適這樣矛盾的心情,才能在照顧孩子和照顧自己之間找到平衡呢?
【Podcast推薦】擔心自己沒做好?放下焦慮,找回當爸媽的快樂!
【Podcast推薦】誰懂媽媽的心?聊聊當媽媽後的情感支持

親愛的家長您好:

從字裡行間能感受到您對孩子的愛,也能理解下班後身心俱疲,卻又想好好陪伴孩子的矛盾心情。這份拉扯是真實的,也是許多父母在育兒旅程中都會經歷的感受。

孩子在年幼時期特別渴望父母的陪伴與關注,是情感發展的重要部分。同時,身為父母的您,也有照顧自己身心的需要。這兩者並不衝突,關鍵在於如何協調,讓彼此的需求都能被看見和回應。
 
溫柔而清晰地表達界線
當感到疲累時,可以溫和但堅定地向孩子說明:「媽媽知道你很喜歡聽我講故事,我也很珍惜我們的故事時間。但是媽媽今天工作很累,需要小睡15分鐘,等媽媽睡醒才有力氣跟你說故事,好嗎?」

這樣讓孩子開始學習接納他人的需求,並培養逐步獨立的能力。
 
善用替代方式延續陪伴感
您可以提前錄製幾段自己講故事的音檔,或挑選孩子熟悉喜愛的繪本放在床邊,讓孩子在您的「聲音」或選擇中找到陪伴的感覺。這種安排,不僅延續親密感,也讓孩子有過渡的安全支持。
 
照顧自己,也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身心疲累時若硬撐著陪伴,反而可能帶著隱藏的不耐煩或情緒波動,孩子會敏銳地感受到。適當休息,保持身心穩定,是為自己充電,也是為了提供孩子更有品質的陪伴。
 
調整對「珍惜時光」的理解
珍惜孩子成長的時光,不是意味著必須無條件滿足孩子所有即時的要求。真正的珍惜,是在有限的能量下,真心投入每一次相處的時光,即使形式不同,愛的連結依然存在。

給您的溫暖鼓勵
您能覺察自己的疲憊、願意尋求調整的方式,本身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在育兒的路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願意持續學習、關心自己與孩子感受的父母。

請相信,在您溫柔堅定的陪伴下,孩子能慢慢學會情感的獨立,而您,也能在親子關係中找到更自在、更有力量的位置。

祝福您,每一天都能與孩子一起成長,並好好照顧那個同樣需要被珍惜的自己。

(以上問題由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

...看更多自在父母專題文章【享受不完美,成就自在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