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EP.59擔心自己沒做好?放下焦慮,找回當爸媽的快樂! - Feat.曾心怡心理師

每位父母都渴望給孩子最好的,但面對過多的教養資訊,常常感到迷惘:到底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甚至擔心自己做錯決定,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本集「快樂當爸媽」單元,我們邀請到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曾心怡臨床心理師,來為我們解開這個困擾。曾心理師將帶領我們覺察現代父母的焦慮,並分享如何從資訊洪流中找到適合親子的教養方式。透過本集節目,您將學會如何放下過多的擔憂與期待,享受與孩子相處的過程,成為更快樂、更自信的父母。

今年母親節,信誼想送給媽媽一份禮物:
【享受不完美,成就自在父母👆】以及【陪你走更遠-親職療癒包👛】,讓我們一起放下焦慮,走出自己的教養步調。歡迎點閱下載!

節目名稱:擔心自己沒做好?放下焦慮,找回當爸媽的快樂!
主 持 人:親子作家-碧安朵 
專家來賓: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曾心怡心理師




本集節目重點
●教養資訊太多?掌握孩子發展里程才是關鍵
●別讓「母職」成為唯一的「自我價值」來源
●適度「不夠好」,孩子才能長出自己的模樣
●不被「擔心」綁架,學習信任孩子與適度放手
●「全心付出」要有界線,照顧自己才有餘裕愛孩子
●學會與伴侶一起討論面對教養壓力

收聽平台
APPLE   KKBox   Spotify   SoundOn   

在這集節目中,曾心怡心理師將為父母解析當今育兒焦慮的多重來源,包括育兒資訊過載、社會對「母職」的期望、過度追求完美的父母心態,及對孩子未來的焦慮。她將從心理學的角度提供具體建議:如何選擇可靠的育兒資源、如何適時關注孩子的學習發展而不過度期待,並教導父母如何練習「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同時以「信任」取代「擔憂」,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本集節目就像是專屬父母的心理諮詢室,幫助您更了解焦慮的來源,並提供實用的策略來減輕育兒壓力。

曾心怡心理師給爸媽的提醒:
★孩子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爸爸媽媽要建立一個概念,孩子就是他自己,不再是你的一部分,他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成年後的憂鬱、自卑,往往是需要花很多年才能夠去調整的,那如果爸爸媽媽在孩子可塑性這麼強的時候,我們就教他認識自己、肯定自己、有能夠讓自己快樂的能力,真的是非常值得!

★焦慮讓你沒有辦法看見孩子的整體,焦慮只讓你看見你想看見的東西。就像我們很近的在看一個物體的時候,只會看到它的一面,但是我退後一點,我會看到它的整體。

★媽媽們別忘了,你們的快樂會讓孩子看在眼裡,妳享受在自己的生活裡面也會讓孩子看在眼裡。妳把妳自己的人生過好,也會成為孩子心裡面的模範。
 
小編提醒:給媽媽的心理支持Podcast相關節目,建議您點選—
EP.60 誰懂媽媽的心?聊聊當媽媽後的情感支持

✔加入信誼line好友,育兒新知不漏接
📩掌握孩子成長關鍵,免費訂閱0-8歲育兒電子報
👉歡迎聽友留言/許願/意見調查


來賓介紹:曾心怡臨床心理師
台大心理系及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組畢業,台灣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兼任臨床心理師。曾任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精神醫學部資深專業臨床心理師。現任伴旅心理治療所所長,擅長婦女身心健康,情緒與壓力調適,伴侶與婚姻諮商,精神疾患之心理衡鑑與心理治療。

會員限定服務

親子共讀推薦

最新活動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