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壓力大,如何找回屬於自己的Me Time?
每天上下班已經讓人筋疲力盡,回到家還要接手育兒,幾乎沒有留給自己的時間。即使知道要自我照顧,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始,常常覺得情緒快要撐不住。請問要怎麼才能真正安排出 Me Time,又不會因為放下孩子而感到內疚或焦慮?
親愛的家長:
這樣的情況,其實比你想像的還常見。許多工作父母在日常奔波中,總是把自己的需要擺到最後,長期下來,不僅體力透支,心理也容易感到疲憊。
運用零碎時間:不需要等待大段空檔才能休息。早起十分鐘喝杯熱茶、孩子睡著後的短暫靜心時光,這些都能成為小小的能量補給站。
適度放寬標準:不是所有家務都要立刻完成。暫時的雜亂、偶爾外食,都不會讓家庭失去秩序。與其追求完美,不如學會適度放過自己。
建立互助系統:若有信任的家人或朋友,不妨試著輪流照顧孩子,讓彼此都有喘息的機會。這不僅減少壓力,也能讓孩子體驗多元的陪伴方式。
轉換日常規律:有時候,全家的戶外活動也能是你的放鬆時光。像是公園野餐時孩子在玩耍,你可以靜靜享受陽光;或是上一場親子瑜珈課,一邊陪伴、一邊活動身體。
學會適度拒絕:對於非必要的社交邀約、額外責任或繁瑣安排,練習說出「不」。這不代表自私,而是對自我界線的尊重與照顧。
不妨自問:「如果將來我的孩子也成為父母,我希望他們怎麼對待自己?」這樣的思考,或許能幫助你鬆開那份無形的罪惡感。
照顧自己,不代表放棄責任,而是為了有更好的狀態陪伴孩子。這是一場需要耐力的旅程,允許自己慢慢來,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請相信,你的努力沒有白費,孩子正在感受到你的用心。
(以上問題由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
這樣的情況,其實比你想像的還常見。許多工作父母在日常奔波中,總是把自己的需要擺到最後,長期下來,不僅體力透支,心理也容易感到疲憊。
別讓「完美父母」的期待,成為你的負擔
首先,我想邀請你放下「一定要完美」的想法。看起來從容不迫的父母,也都有過手忙腳亂或喘不過氣的時候。沒有誰能在每個角色中都做到面面俱到,學會在現實中尋找平衡,比追求無瑕的表現更重要。Me Time是基本需求,不是額外享受
自我照顧並不是一種「奢侈」,而是一種「必要」。你的能量有限,當身心都處於疲憊狀態時,陪伴孩子也很難真正投入。善待自己,才能持續地照顧他人。請把 Me Time 視為每日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理所當然也不可少。實用建議:讓 Me Time 更可行
這裡有一些具體做法,協助你從小小的改變開始,重新找回自己的節奏:運用零碎時間:不需要等待大段空檔才能休息。早起十分鐘喝杯熱茶、孩子睡著後的短暫靜心時光,這些都能成為小小的能量補給站。
適度放寬標準:不是所有家務都要立刻完成。暫時的雜亂、偶爾外食,都不會讓家庭失去秩序。與其追求完美,不如學會適度放過自己。
建立互助系統:若有信任的家人或朋友,不妨試著輪流照顧孩子,讓彼此都有喘息的機會。這不僅減少壓力,也能讓孩子體驗多元的陪伴方式。
轉換日常規律:有時候,全家的戶外活動也能是你的放鬆時光。像是公園野餐時孩子在玩耍,你可以靜靜享受陽光;或是上一場親子瑜珈課,一邊陪伴、一邊活動身體。
學會適度拒絕:對於非必要的社交邀約、額外責任或繁瑣安排,練習說出「不」。這不代表自私,而是對自我界線的尊重與照顧。
放下內疚,重新定義你給孩子的愛
許多父母會因為抽出時間給自己而感到不安,彷彿這樣就是對孩子的虧欠。但事實上,當你願意好好照顧自己,孩子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每個人都值得被理解與善待,包括自己。不妨自問:「如果將來我的孩子也成為父母,我希望他們怎麼對待自己?」這樣的思考,或許能幫助你鬆開那份無形的罪惡感。
照顧自己,不代表放棄責任,而是為了有更好的狀態陪伴孩子。這是一場需要耐力的旅程,允許自己慢慢來,也是一種成熟的表現。請相信,你的努力沒有白費,孩子正在感受到你的用心。
(以上問題由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