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孩子總是逃避面對錯誤,該怎麼引導?
孩子3歲了,當他覺得爸媽快要生氣或是要責備他時,就會說「我肚子痛」、「我要上廁所」來逃避,要不然就是顧左右而言他,故意學貓叫、學狗叫。是不是我平常太兇了,才讓他這麼害怕面對錯誤?我不希望孩子從小就學著逃避責任,到底該怎麼引導他呢?
逃避是孩子自我保護、調節情緒的方式
對比較敏感的孩子來說,害怕大人生氣或面對被糾正的羞愧感,都是很大的情緒壓力來源。當孩子面對這樣的壓力事件時,「逃避」或「轉移注意力」都是很常見的自我保護機制,是他現在能用來調節情緒、紓解焦慮的方式,並不代表他在逃避責任。先接住孩子的情緒之後,再引導行為
當孩子又這麼做時,請不要急著否定或責怪他,情緒是主觀的,您不一定要同意他的做法,但請平靜地同理、接納他的感受,您可以說:「你看到媽媽生氣了,讓你有點害怕、覺得緊張嗎?」試著幫助孩子覺察情緒,也學習如何表達情緒,有助於舒緩當下的壓力。等到孩子和您的情緒都比較平穩了,這時不需要戳破他剛剛的說法,只要自然延續原本的話題,用他能夠理解的話語,簡單說明剛剛他做錯的事即可。
讓孩子知道,生氣不會影響對他的愛
此外,建議您找一個適當的時機,告訴孩子,您生氣的原因以及對他的期望,更重要的是,要讓他知道:即使您對他生氣了,對他的愛並不會改變,還是會一樣的愛他。同時,也可以鼓勵孩子,當他覺得您太兇時,他可以表達他的感受,比如「我不喜歡媽媽那麼大聲」或是「我有點害怕媽媽生氣」。當孩子有勇氣說出來時,請肯定他的表現,並謝謝他願意讓您知道他的感覺。如此一來,孩子有您愛的保證,也知道如何說出自己的感受,他就會越來越有能力與勇氣去面對錯誤了。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