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幫助孩子學習「獨立」?

一個獨立的孩子,會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自己一個人完成一件事,而不需要依靠別人。該怎麼幫助孩子學習「獨立」?
認識自我,是獨立的第一步

一個獨立的孩子,會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自己一個人完成一件事,而不需要依靠別人。他可以自己穿衣服、吃飯、陶醉在自己和同伴的遊戲中,而不用整天黏著爸媽或身邊的成人;孩子愈早學習獨立,也就愈早減輕父母在照顧上的負擔。

孩子要能表現出獨立的外顯行為,除了生理上的配合,如肌肉、動作的發展外,最重要的是在心理層面上,也能發展出主體性(subject),也就是意識到「自己」。

就像成人在玩電腦遊戲時,如果你是交戰雙方的第三者,在空中觀看一切局勢,才能決定你的角色要往西或往東。現實生活也是如此,每個人的腦海中,都有一個外界環境的圖像,自己也身在其中,所以才能知道此刻的「你」該向右轉才能回到家。

也就是說,孩子要有清楚的主體(自己)作為基礎,當成在環境中一個恆定的自體參考指標(self referent),才能在身處的社會中看到自己反映出來的影像,認識社會的運作,並行動、管理自己的行為,建立對自己行為的標準而發展出「獨立」性。

幫助孩子學習獨立

「獨立」,就是讓孩子學習、經驗,成為一個分離而明確的完整主體,聽起來很抽象,但仍有一些對待的原則,可以幫助孩子學習獨立:

1. 給孩子機會:
不要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讓他盡量透過多方面的嘗試,體驗不同的生活經驗,才能從中培養出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必再事事靠人幫忙。

2. 積極的鼓勵:
在孩子探索環境、學習自己動手的過程之中,如果您能多用積極的態度,肯定孩子的能力,相信更能推動孩子設法解決自己問題的想望與決心。

3. 適當的讚美:
當孩子獨立完成某事時,您不妨針對事實給孩子適當的讚美。

4. 重複提示
年幼的孩子很容易分心,父母希望孩子能自己動手做的事,除了事先提示他、告訴他怎麼做之外,還必須重複地強調,加深印象。

5. 充分的自由:
既然我們想訓練孩子自己動手,就不要限制他,放手讓他做。

6. 適度的幫助:
孩子的能力有限,我們要讓他凡事靠自己,但也需要適時的幫助。

7. 趣味化的引導:
適度的幽默可以收潛移默化的功能,當孩子出現不願合作情況的時候,不妨運用點技巧。譬如,孩子常挑食、不肯自動吃飯,您可以趣味化的方式,引起孩子的食慾。像利用健康、可愛的小白兔鼓勵孩子多吃青菜,就是很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