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半孩子老講不聽,沒耐心又愛發脾氣,該怎麼溝通?

兒子現在四歲半,常常無法讓他真正「聽進去」和有耐心,請問該如何與這個年齡的孩子溝通?比如在幼兒園學到不好聽的話,糾正他不要講,卻怎樣都聽不進去,某些生活常規也講一下就忘記,要一直反覆提醒,對他發脾氣、打手,他就哭鬧且打回來;做事常沒有耐心,一遇困難就發脾氣,曾懷疑是ADHD,但是同樣的事情反覆幾次下來,發現他是看心情,有時候就可以靜靜耐心做完,有時候就草率了事。

雙方對話時,一方有聽但是卻沒有真正聽進去的症狀不限於幼兒,此症狀會隨年齡增加日益嚴重,尤其在青少年和老公身上最難治療,所以得施點小手段才能讓孩子聽進去。我以前是這麼對付我兒子,如果要交代他事情,我會先說我要跟你講一件事情,你好好聽著,等會兒我講完了,你得告訴我怎麼做,甚至有時我會只跟他說事情,讓他提供解決的方案。親子溝通的方式,如果一直是上(父母)對下(孩子)的命令對話,孩子不容易聽進去也學不會,但如果你讓他自己想對策時,他不但聽進去了,也有參與感,同時更增長了辦事能力。  

至於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不好聽的話時(例如三字經),只要在他講第一次時,父母心平氣和跟他說那是不禮貌的話、不要說,然後轉移他的注意力,不要過度糾正,因為這樣會增強孩子故意犯錯的動機。如果孩子還是說三字經,你可以採取忽略的對應方式,裝做沒聽到,孩子見你沒反應,會覺得自討沒趣,你的無為而治可以削弱他的行為動機和發生的次數,一段時間後,自然就會消失。  

對於生活常規的培養,需要反覆的練習,媽媽可以提醒他,但是避免一直提醒,因為一直提醒不但變得嘮叨,同時也是不信任孩子可以做到的表現。例如:飯前洗手的常規,你可以在叫他吃飯時順便問他,該怎做什麼?當孩子說要記得洗手,你就誇他真聰明,這麼小就有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自己去洗手,再誇他愛乾淨,懂得照顧自己,孩子給你誇獎幾次之後,他會更努力去做這件事,多做幾次,習慣就養成了。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講一次就學會,不但小孩做不到,就連大人也不行。很多父母的問題是對孩子有不切實際的期望,總要孩子一下就要學會很多東西,當孩子達不到時,父母當然覺得很挫折,有時就對孩子動怒,甚至打孩子。這麼做不但不能幫助孩子學到技能,反而傷害了親子間的感情。
 
做事情常沒有耐心,一遇到困難就發脾氣,這不見得是過動兒的情況。如果說他可以在心情好的時候靜靜的,有耐心的做完,就表示他有這個能力。所以在輔導孩子發展能力時,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就可以減少挫折感。孩子多做就能多學,能力更好也會增強他的自信,做自己擅長的事時(例如玩拼圖),孩子不僅能樂在其中,也會有無比的耐性。

(以上問題由 親職情緒教養專家 林欣慧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