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Sandra Calvert分享3:瞭解媒體的文法,孩子照樣可以學到東西
文/編輯部
如果一個人讀寫技巧不好,我們常怪罪於媒體的使用太多,然而,藉由將重要的資訊和人類天生有興趣的東西,像是活動和歌唱,做了連結之後,媒體其實對增進讀寫能力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將從研究和思考的兩大主軸來談。第一個主軸我要談的是如何利用形式特徵(formal features)來促進孩子對語言元素的學習和瞭解,也就是一般所說的那種讀與寫。第二條思考的主軸則是要探討孩子是如何憑本身的條件就能夠瞭解媒體獨特的代碼,建立起符號系統。而這兩者都要靠孩子的表徵能力。
孩子要瞭解媒體上的訊息, 一定要能夠對媒體上的符號系統加以解碼。 |
形式特徵符合並促使孩子表徵技巧的發展。當媒體出現的東西吸引孩子去和其中的人物互動,比如假裝在爬梯子,就啟動孩子的動作表徵模式,幫助孩子處理訊息。同樣的,當媒體出現的是一個用視覺敘述的訊息,比如一個人因為曾經對另一個人失禮,因而送給對方一份禮物以示道歉,此時啟動的就是視覺圖像模式。媒體所出現的東西大都會有文字,而文字是抽象的,並且是最難加以解碼、瞭解的。對幼兒來說,沒有其他線索,純粹用語言來呈現的東西常很難瞭解,不過大一點的小孩就比較有辦法了。
依形式呈現的特徵。孩子要瞭解媒體上的訊息,一定要能夠對媒體上的符號系統加以解碼,而解碼本身就是一種文法系統。媒體大量運用視覺和聽覺方面的特徵來呈現,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形式特徵,利用聽視覺特徵來把訊息內容建構、標示並呈現出來。這類形式特徵很適合拿來教學用,就算只是拿它來玩,孩子照樣可以學到東西。
數位螢幕的讀與寫:瞭解各種特徵
由於我們可以藉由不同的特徵去增進孩子對語言訊息的瞭解,因此談到21世紀的讀寫能力,瞭解各種特徵本身的意思會是很重要的一環,這就像攝影機的溶接功能一樣,講求的是時間、地點的轉換。孩子一般要到童年中期才能瞭解媒體的這項手法,而身在21世紀的孩子,有著許許多多的機會可以自己去運用這種溶接技巧,比如用簡報檔在做簡報時,就需要做這種轉場。同樣的,照相機Zoom鏡頭的原理,就是模擬人眼如何將焦點集中在某個特定物件上的作法,人的眼睛在捕捉重要訊息時,其原理就跟照相機鏡頭一樣。像玩走迷宮的電腦遊戲,就需要比較好的視覺空間技巧,而視覺空間技巧與孩子的智能發展息息相關。以上所舉的例子,都在說明僅利用不同的形式,沒用到語言,就能影響到孩子的表徵思考。透過對孩子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表徵能力的瞭解(比如:參與式、圖像式、符號式), 我們就能運用一些形式表徵特徵 來增強孩子的學習。 |
在兒童數位媒體中心裡,我們正在探究嬰兒一開始是如何去解讀螢光幕上的東西。如我們所預測的,嬰兒最早在六個月大時會對影片有反應,且他的反應似乎是受到知覺模式的影響。接著,隨著發展上和經驗上的改變,嬰兒的反應會更進一步,更傾向於注意形式特徵。而有了發展上的改變和經驗的累積,幼兒會學著去瞭解媒體的文法。例如,Barr和同事的研究發現,不管螢幕上的聲音和所播放出來的內容是否吻合,6個月寶寶都會模仿,這是知覺模式所造成的,但是12個月大的孩子在聲音和內容不同步時,就不會有模仿的行為出現。換一種說法,因為發展所帶來的改變,嬰兒在一歲時已學會分辨哪個特點是有意義的,哪個音效是沒有意義的。同樣的,從視線追隨的研究也發現,一歲的收視者無法分辨兩個鏡頭所呈現內容的不同點在哪裡,不過學前兒童和成人都有相同的能力。
孩子已從收視者成為創造者
嬰兒看電視的一個關鍵問題,出在影片先天的缺失,也就是無法讓嬰兒把看到的或與之互動的影像,轉換到真實的生活情境裡。用另一種說法,嬰兒和學步兒通常不瞭解他們可以把螢幕上所獲得的經驗移植到真實生活中來。我們正在研究,像「躲貓貓」這種需要一連串互動才能玩得起來的遊戲,讓孩子在電腦上玩,是否比讓孩子看相關影片,孩子比較能把玩的經驗移植到真實生活當中。對30個月大的孩子來說,不論是從電腦上學還是從影片上學,結果沒有差別。不過,到了36個月時,我們初步的發現是,相同的內容,從影片看來的,比從電腦上得到的經驗,更能夠轉換到日常生活的情境當中。我們相信,這是因為電腦版本給孩子的挑戰比較多,他們的注意力不只要放在記住螢幕上的內容,還要分心敲鍵盤所致。因為影片只需要孩子去處理和記住物件躲藏之處,孩子因此在只要觀看,不需要同時依照以符號呈現的內容做反應。嬰兒看電視的一個關鍵問題,出在影片先天的缺失, 也就是無法讓嬰兒把看到的或與之互動的影像, 轉換到真實的生活情境裡。 |
結論:很久以前, Marshall McLuhan曾主張媒體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它的形式,而不是因為它所能呈現的內容。在這資訊的年代,各種視聽充斥著孩子的日常生活,資訊科技的進步也已經讓孩子從形式特徵的收視者,搖身一變,成為利用媒體各式各樣的形式,把他們自己的所知所想表達出來的創造者。
而透過對孩子在不同發展階段的表徵能力的瞭解(比如:參與式、圖像式、符號式),我們就能運用一些形式表徵特徵來增強孩子的學習。如此,提供孩子有趣、好玩、具教育性、可瞭解的媒體內容,我們就能駕馭媒體無處不在的影響力;回過頭來,孩子也能運用這種對形式的瞭解,去形塑他們自己的想法。
(本文摘自第五屆信誼嬰幼兒發展研討會專題演講,更多研討會精華請見https://bit.ly/2SJ9x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