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孩子是天生的科學家
過去我們都低估了嬰兒的能力,覺得他不會說話,就以為他對外面的事情都不了解,就如一般人常誤以為聽障者一定是智障,因為不會表達。後來才發現嬰兒懂的比能表示出來的多得多。
你相信嗎?孩子一出生就是個科學家,生活即科學,孩子每一天都在探索這個世界,科學讓孩子從提問、探究、思考中成為一個未來可以獨立思考的公民,科學探索能力將比知識更重要,信誼邀請多位第一線科學老師、科學研究達人與父母一起分享如何帶孩子在生活中擁有科學的思考力。專題中同時有在家玩、線上玩的各種文字和影音科學實驗!精彩專題陪您過暑假!玩科學就在生活裡、每分每秒都可以!
過去我們都低估了嬰兒的能力,覺得他不會說話,就以為他對外面的事情都不了解,就如一般人常誤以為聽障者一定是智障,因為不會表達。後來才發現嬰兒懂的比能表示出來的多得多。
投入兒童科學教育三十多年,阿德老師的科學課現場幾乎毫無冷場,孩子的發言、發問此起彼落,專注又好奇的眼神讓人不禁想問:「是什麼讓孩子如此投入學習?」
幼兒的科學,與爸爸媽媽過去學的科學「學科」其實大有不同,幼兒的科學,是要讓幼兒有機會參與求取知識的「過程」,父母最重要的角色就是要能協助孩子提出問題,但問問題可以只是簡單的名詞回答,如何用問題引導孩子思考?父母該怎麼幫助孩子提問?
培育孩子的素養、為孩子的未來養成素養.......108課綱上路後,父母聽見太多關於孩子需養成素養的需求與迫切,但是以科學素養來說,究竟孩子的科學素養跟這整個社會,跟孩子未來的生活,有什麼樣的關聯?來聽聽藍偉瑩如何解說父母最常見對科學素養的3個疑問。
知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發現,寶寶一出生就是科學家,對於周遭的物理世界充滿好奇,經常會主動以各種方式作「實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副教授林佩蓉以水為例子,帶父母了解在兒童發展能力中,不能年齡的孩子會出現什麼樣不同的玩水活動?也提供了具體方法讓父母了解該如何引導孩子玩科學遊戲。
父母可能會以為幼兒不懂科學,那該如何讀科普書?但真是如此嗎?孩子玩積木,積木的堆疊是就是建築,或是孩子們到夜市打彈珠,其實那也就是力學。長期研究以繪本為中心的各式教學領域應用,臺北市立大學師培中心助理教授劉淑雯建議父母可以由孩子的生活經驗來選書、帶書,就能豐富孩子從生活中延伸出的經驗。
暑假到,上科學營、衝科學展是不是可以增加孩子的科學素養?長期帶領孩子們玩科學的毛毛蟲老師告訴你,你家公園和浴缸就能給孩子玩不完的科學之旅。
從《阿德老師的科學教室》科學素養漫畫到實體科學教室,信誼邀請從事科學教育多年的廖進德老師,也就是孩子們口中的阿德老師,為孩子設計科學課程。 課程中的觀察、探索、推論、相互辯證與實做,父母可以帶孩子從影片中一起參與,《阿德老師的科學教室》科學素養漫畫,更能讓孩子輕鬆開啟科學思考,炎熱暑假不妨在家透過書和影片一起玩科學,盡情享受科學世界。
莉茲是3位孩子的母親,她以專業的科學背景,跟孩子們嘗試好多有趣的廚房實驗,孩子在實驗過程中打開感官,摸一摸冰冰或黏黏的觸感、看一看氣體冒泡的模樣、聞一聞味道的變化……照著實驗步驟進行,這個暑假就來體驗料理科學的樂趣。
從國內到國外,許多優質網站在網路用動畫和影片讓孩子輕鬆了解科普知識,還有許多網站用生活唾手可得的素材讓親子可以在家簡單做實驗,在美國兒童科學的網上資源尤其豐富,有的網站甚至有上千的實驗可以玩,教案豐富而多元。趁著暑假,不妨帶孩子一一認識這些網路資源,用滑鼠穿越世界,在家開啟世界級眼光的科學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