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學教育教授盧玉玲:幼兒學科學,從提升孩子的提問層次開始

採訪整理/秦嘉彌


了解科學素養在新時代的重要性,父母難免心急,我究竟該如何帶孩子開始學科學?我自己不太懂科學知識要怎麼陪孩子學習?

幼兒的科學,與爸爸媽媽過去學的科學「學科」其實大有不同,過去學科的學習常是讓孩子記憶「知識的紀錄」,是一種「結果」的學習,但幼兒學科學,重點不是記憶或背誦了多少科學知識,最重要的是要讓幼兒有機會去參與求取知識的過程。家長可以把重點放在讓孩子不斷透過「提問」和「探索」來了解這個世界。

父母提問技巧1:從單純的名詞解釋進展到「比較」
「當孩子提問時,問題是可以有層次的,」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教授盧玉玲分享如何引導孩子提問的技巧。所謂有層次是什麼意思?盧玉玲進一步解釋,比如孩子對著蘋果問, 「這是什麼?」這種問題對應的是一個答案,孩子不需要探索就知道答案。所以這個問題就沒有因果關係、沒有比較,此時家長要讓孩子的問題層次提升,父母可以把蘋果去對照別的水果,「比如孩子了解這個水果是蘋果後,可以進一步追問,這個是蘋果,那個是水梨,蘋果跟水梨有什麼不同呢?」盧玉玲說。
 
父母從原先單一答案的問題,藉由提問,拉升了孩子問題的層次,進入到「比較」。此時孩子開始會去分析事物的異同,科學的本質就是要分析事物的異同再去進行下一步的探索,盧玉玲提醒家長應該要提示孩子,孩子才知道原來問問題還可以有不一樣的方式。長遠,才能提出真正可以做科學探究的問題。從小就可以讓孩子知道問題有不同的層次。

父母提問技巧2:從提問再延伸到「探究」
此外,對於問題的定義,常常大人會做的是名詞定義和現象解釋,比如我們告訴孩子火碰到紙會燃燒,這可能只是一個現象的解釋。但如果問:「假設沒有火,怎樣可以燃燒?」這就是「探究」。這個問題孩子必須去「思考問題解決」,到最後才能演進到「去做問題解決」。未來的孩子不一定要當科學家,但他卻一定要能擁有問題解決的能力。

父母提問技巧3:鋪陳孩子的發現歷程,讓孩子自己說出他的發現
對於孩子來說,只要他不知道的東西都叫作「新知」,比如今天散步看到月亮,月亮因為離我們很遠,所以感覺月亮是跟我們走的,父母此時不要直接告訴孩子月亮是因為離我們很遠,所以看起來像跟著我們,父母可以問孩子:「我們現在要回家了,你看月亮會不會跟來?」孩子可能回答:「有耶!」父母接著可以繼續引導:「那等一下路上你要提醒我,再看月亮有沒有跟來?」用提醒的方式讓孩子主動去觀察、主動來跟家長說。

當孩子發現月亮跟過來了,父母可以繼續發問:「月亮一直跟著我們,那月亮到底會不會跟我們回家?」等回到家,孩子或許就會說:「月亮真的會跟我們回家耶!」這個發現是孩子自己說出來的,但實際上一路卻都是父母鋪陳的發現歷程:「讓孩子把你要教給他的新知由他自己說出來。」盧玉玲建議。

當孩子透過觀察,經歷了發現歷程,再用自己的語言做表達,這樣的觀察經驗和直接獲得知識是完全不一樣的。孩子在發現歷程中學習到的是「如何去學習」的能力,他鍛鍊的是自己的觀察力、表達力,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了一趟科學探索之旅,日後應用在任何事物,孩子都將可以用這個經驗再去找到無數屬於他自己的發現。

給予問題而不直接給答案、運用機會提升問題層次、創造機會讓孩子想像與解決問題,幼兒科學需要父母有耐心的階段引導,每一天的每一次對話,都將是孩子學習科學思考的最佳教室。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