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整理/秦嘉彌
投入兒童科學教育三十多年,阿德老師的科學課現場幾乎毫無冷場,孩子的發言、發問此起彼落,專注又好奇的眼神讓人不禁想問:「是什麼讓孩子如此投入學習?」
廖進德(阿德老師)教過無數大小孩子玩科學,更教老師怎麼帶孩子玩科學,擔任過大學自然科學系講師、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主編,現任信誼基金會科學教育顧問、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趣味科學教學講師,這樣豐富的科學教育背景下,阿德老師看幼兒學科學,講究的卻不是深奧的科學知識,不是複雜的實驗或設備,他認為幼兒學科學最重要的其實是要練習一個典範的建立:「學習如何去學習」 。
幼兒學科學關鍵1:要讓孩子有機會去「接觸」
「幼小的孩子學習東西,除非他本來就對這東西很有興趣,如果他沒有特別興趣就不會產生學習的需求, 要讓孩子產生主動學習的動機,大人必須去帶領他學習,才會引發他的興趣。所以透過科學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是很重要的,觀察力是所有學習之本,」阿德老師分享,「新課綱素養中一個很重要的素養概念是『自主行動』,學習的開始就是要自主行動,不管是在哪個階段的孩子,學習如果不主動,老師、家長再厲害都沒有用。」
同樣看一個東西,有人看的到物體表面的顏色,有人卻能看到那個物體動態的變化,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會說我有看可是我就是沒有看到,阿德老師分析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的觀察力其實是需要被啟發的。啟發孩子觀察力的觸角需要大人的引導,就像神經網絡,神經網絡需要被刺激,需要被提供多元的連結,最後連結才能成為一個很好的網狀。阿德老師強調幼兒學科學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就是要讓孩子有機會去「接觸」,如果孩子沒有親自去體驗和接觸,大人說了許多抽象的內容要孩子去學習,對幼兒其實是很困難的。所以學習科學如果能從生活出發,孩子會比較容易理解,因為生活中看得見的東西,孩子才容易感興趣。
幼兒學科學關鍵2:透過「主動思考」形成自己的學習
過去學科學,許多是在學科學家所發現的「結果」,學到的是「什麼(what)」,但幼兒要學的,是另一種科學。是學習從自己生活週遭的環境中,去發掘問題、探討原因、尋求解釋的「態度」和「方法」。也就是說幼兒學習的是「如何(how)」與「為何(why)」。「只要是在尋找背後的原因都可以叫做科學,這也是跨領域學習的關鍵要點,為什麼火大一點食物就焦了?為什麼煎蛋煎到吱吱叫就代表該翻面了?現在的防疫尋求解決方法也是科學,」阿德老師說。
科學因為和生活息息相關,取材方便,所以通常就能引起孩子極大的興趣。比如曾有個單元,阿德老師把科學活動取名為「怪獸吃水果」,聽了這名字時孩子就會問怪獸是誰?孩子接下來就可以扮演成那個要吃水果的怪獸,譬如在家吃柳丁,媽媽通常會直接榨好汁請孩子來喝。如果媽媽先帶孩子認識柳丁外型和顏色,帶孩子一起切開柳丁,看看果肉構造 ,問孩子怎樣才會變果汁?孩子會天馬行空的發想柳丁汁取出來的方法,經過思考和討論後,這些發現都會成為他自己內化的知識。這個過程就是生活科學。
幼兒學科學關鍵3:不干預、不否定,肯定、肯定再肯定,鼓勵、鼓勵再鼓勵,
此外,在引導幼兒科學教育的過程中,阿德老師建議父母扮演的是一個「支持」的角色,「對幼兒的引導方式很重要的是:肯定、肯定再肯定,鼓勵、鼓勵再鼓勵,然後再跟孩子說你說得很棒!」引導過程中孩子會有很多意見,但不管孩子說什麼,作為一個引導者,就要給孩子肯定和鼓勵,當孩子有所表達,哪怕是牛頭不對馬嘴,父母都可以跟他說:「你說得很棒!」不管孩子抓了什麼東西來回應,那都是他的自我學習,引導者不要中斷孩子說:「不是這樣啦!」這樣孩子就會不再發表想法,大人若阻斷孩子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孩子回應問題而去學習的這個路徑,就會被中斷,一句:「亂講!」,孩子的話就可能就吞回去,這對孩子的學習阻礙是很大的。
在阿德老師的科學教室中,孩子們爭相表達自己的想法,但也會遇見不願說話的孩子,阿德老師認為有時有的孩子沒發言,老師或家長可以說:「你很棒!你剛剛都有認真的聽,你好好想一想,等一下,如果你有什麼想法再告訴大家就好了。」讓孩子有一個安全的感覺。孩子會覺得雖然我沒有說話,但老師有注意到我的狀態,還肯定我在思考學習,並不是沒說話就是表現比較差,對應這樣的孩子阿德老師認為家長或老師要去懂得孩子那時的狀態是什麼?引導孩子往對的方向去,老師可以說:「你看唷!他很棒!他會把別人說的都放在腦袋裡。」對於靜默學習型的孩子,老師給的方向就是如果你能去仔細傾聽別人也可以有很棒的收穫,學會思考別人的問題就是老師可以提供給這樣的孩子的一個學習方式,靜默的孩子也能明白靜默也可以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
幼兒學科學關鍵4:明白學習科學的目的是培養自主學習
科學的學習是提供一個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學習的終點,不要孩子回答時,告訴他:「錯了!答案應該是……. ,」學習要答案太簡單了,但過程呢、思考呢?自主行動的學習對任何一個人都是終身的事,擁有這個能力的孩子到老了還能樂活、還在自主學習。阿德老師進一步說明所以為什麼科學是學生活的科學,因為生活科學的領域才會廣泛,生活應用也才會多 ,所以如果家長明白學習科學的目的是培養孩子樂於學習,建立自主學習,把這件事培養起來,家長就能輕鬆。而非一天到晚逼孩子做什麼,永遠沒完沒了,不如換一個方式,啟動孩子的學習力。
以阿德老師的科學課活動怪獸吃柳丁來說,課堂上阿德老師帶孩子們把柳丁搓一個洞,小朋友就用筷子插到洞裏面,攪一攪後就喝到果汁,而且是自己打的果汁,過程中不是只有打一個洞喝到果汁這件事,孩子把果汁攪一攪後因為裡面變鬆軟,孩子就會得到很多果汁,孩子因此擁有了一個探究的過程。有的孩子挖到最後洞挖很大,有的用手指擠了很多果汁去喝,有的孩子則是跟老師要吸管,吸吸看能不能把果汁吸起來,這過程中孩子要什麼阿德老師就給什麼,老師的操作就要去「支持」孩子的學習,老師的角色就是「支持」孩子思考,你想要怎麼做都能得到支持。
幼兒學科學關鍵5:接納孩子被啟發後的探索,聆聽孩子找答案的歷程
學習貴重在啟發,孩子上完阿德老師科學課後,回到家,孩子有啟發他就會延伸學習,可能會去做、會去嘗試。曾有家長說:「阿德老師我頭很痛,孩子上完科學課回來,把抽屜打開,就往抽屜裡就灌水,想看看有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家長告訴阿德老師最後他是等孩子做完實驗再收拾殘局,阿德老師提醒家長:「這樣很正確,但後面的收拾也是孩子的事情,支持孩子學習和一起收拾是一起的事情,支持孩子樂於學習家長要做到兩件事,第一個是配合孩子時先斟酌一下,只要不花太多錢,就給予支持,第二個則是要多跟孩子聊,去聽和了解孩子為什麼想這樣做?他想尋找什麼答案?」
幼兒的科學教育,就是一種增強並滿足幼兒本身具有的好奇、探索、找答案等能力的過程。透過科學的學習可以開發出孩子很多的能力,建立孩子終身學習的模式,父母或老師在身邊只需要「支持」、「給予孩子探索的安全與信任感」、「不指揮、不干涉、不否定」,不斷的以肯定和傾聽引導孩子主動的探索屬於他們的「為什麼」,不論課綱如何演進,孩子都能運用他樂於學習、主動探究的科學思考去迎接不斷變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