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蟲老師:暑期出門玩科學,從五感開始培養


採訪整理/秦嘉彌
圖片來源:許兆芳提供

在講求素養的此刻,許多人注意到12年國教課綱希望培養孩子科學的素養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魅科坊科學原型工坊創辦人、信誼小太陽親子學堂講師許兆芳(毛毛蟲老師)分析,事實上106年修正上路的「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早已將幼兒學習的領域分為身體動作與健康、認知、語文、社會、情緒和美感六大領域。

其中的認知領域便強調「問題解決思考歷程能力的培養」,而要培養問題解決的思考歷程則要練習「蒐集訊息」、「整理訊息」及「解決問題」三項認知能力的運用。課綱中建議幼兒可以藉由常接觸到的「生活環境中的數學」、「自然現象」(如動植物、天氣、溫度、石頭、沙及光影) 與「文化產物」(如服飾、交通工具、博物館的文物及古蹟等) 三個學習面向來學習認知能力。

幼小銜接追求一樣的能力:從生活中學科學
所以幼兒學科學並不是硬梆梆的知識,而是要從生活中的數學、自然現象、文化產物都與孩子生活相關的事物培養,父母帶領孩子學習科學,也絕非要幼兒在學前學習到許多的科學名詞,在學前階段需要的是更多從生活中來學習問題解決的思考歷程。

許兆芳進一步分享:「在幼兒科學中,最重要的其實是『幼兒』兩個字,而不是『科學』。許多家長會過於強調孩子是否學習到科學知識或名詞,其實在學前階段也許只是去公園撿回了一片葉子,  ,孩子看著葉子的形狀、觀察葉子的脈絡,就是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曾有一個家長跟許兆芳分享昨天家裡要搬東西,女兒告訴她科學課有教過,要搬一個很重的東西,徒手搬很累,她想說是不是可以用一隻鉛筆,再頂一個橡皮擦,輕輕一壓就會東西就會彈起來,在孩子的分享中孩子並沒有提到槓桿原理這個學理名詞,孩子也沒有想到鉛筆其實是會一壓就斷的,但許兆芳認為這個孩子卻已經內化了科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學齡前孩子的科學能力不在於他能不能說出槓桿原理,而在於他如何觀察與思考。
                                                                                                                                                               
 許兆芳給家長3個帶領孩子探索科學的要點:
     1利用生活素材、2別急著提供答案、3培養科學程序能力

         

暑期玩科學:玩生活,從五感開始培養
暑期家長帶孩子出遊時,許兆芳建議家長可以從培養孩子五感(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的發展開始,除了各類型的科學館所,公園、家裡的浴缸、山上的步道都是開啟思考的場域。  

比如跟孩子一起到公園拿回的葉子,有的表面毛毛的、有的像乾掉了、有的摸起來脆脆的、有的葉脈沒有很明顯,家長可以帶孩子去做「觀察」和「比較」,許兆芳的太太張涵喬也分享當她帶孩子到公園撿葉子,回家會做的就是拓印,或者她也會帶孩子把葉子丟到水裡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有時孩子要把葉子放在紙上,卻發現紙不夠大張,家長的角色其實就是在孩子探索這片葉子的過程中扮演支持的角色即可,為孩子換上一張大一點的紙,支持孩子,家長可以不用太去在意孩子知不知道這片葉子是什麼樹的葉子、有沒有看圖鑑等等。

許兆芳也常帶孩子去爬山,路上看到葉片像愛心的葉子,許兆芳會刻意指給孩子去觀察葉子的形狀;或是經過有長苔的石頭,許兆芳則會用孩子的語言來提問:「你們看,這些石頭為什麼會長毛啊?」他也曾利用扇子、風扇讓孩子去感受(五感)風的力量,並使用它;或是帶著玩具泡澡,觀察在水中的浮浮沉沉。讓孩子用五感去接觸、擁有這個生活經驗。

暑期玩科學:逛場館,從「朗讀說明告示牌」開始
而如果是到正式的場館,許兆芳建議學前父母也可以帶孩子去各式的觀光工廠,觀光工廠介紹的東西通常與孩子的生活比較相關,孩子可以看見東西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而如果到科教館等場域,解說員很少會針對幼兒做引導,許兆芳提醒父母如果不知道如何對孩子提問,可以從「朗讀說明告示牌」開始,每個場所和操作道具通常都會有解釋說明和操作方式,讀完告示牌,家長可以接著下去與孩子一起玩,一起體驗這個探索。

而在看展時,許兆芳也分享他曾帶孩子去科教館看仿生展,櫥窗裡有飛機跟鳥,當時許兆芳就會問孩子:「你認為這兩個東西為什麼會擺在一起?」孩子當時都不知道問題的目的是什麼,但因為問題,他們接著會思考,去看鳥和飛機有什麼不同,這就回歸到觀察和比較的能力。等孩子們思考過,許兆芳才說明生活中其實有很多發明是從自然界而來,人們跟動物植物學習,才有了更多的發明。家長不需要一開始就急於給答案,停一停,給予問題,帶孩子一起去享受探究的歷程。

帶幼兒出門玩科學,許兆芳與太太張涵喬也以自身經驗分享父母一定要以孩子的節奏來參觀,不以大人的節奏和時間來安排,參觀任何場館都在確保孩子已睡飽、吃飽喝足的前提下照著孩子的節奏來參觀。此外,對於科學館長期設置的常態展,父母也不用擔心看過了以後是不是就沒東西參觀了,許兆芳強調學前兒喜歡重複,孩子每次去都可以看到新的東西。

暑期玩科學:模仿=>觀察=>探索=>創造,掌握玩科學的脈絡

許兆芳最後也給家長一個引領孩子玩科學的脈絡,首先家長可以先挑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生活題材,然後帶著孩子開始模仿、觀察、探索後再看看是否能加點什麼?修改點什麼?從模仿=>觀察=>探索=>創造就形成一個玩科學的脈絡。家長暑期玩科學,許兆芳建議家長運用下面三個提點:
1利用生活素材,透過親子遊戲、對話與紀錄,豐富孩子科學經驗。
2別急著提供答案,協助實踐想法並做觀察,孩子想像力往往超乎我們想像。
3培養科學程序能力(觀察、推論、預測、溝通等)更勝於知識學習。


玩科學不用到遠方,從生活開始,也許你家浴缸就是孩子最快樂的學習殿堂。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