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快快學會打理自己的事情、學會獨立,但是要訓練孩子獨立自主,必須先讓孩子有自信,有了足夠的信心,他才會勇於嘗試,積極面對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從中展現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文/信誼編輯群
大班的臻臻,對於穿外套、綁鞋帶這類生活自理的事情早就很熟練,也常常想要幫媽媽做家事,還會自己倒牛奶、收拾餐具……,臻臻愈來愈獨立了。
先建立自信心
爸媽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快快學會打理自己的事情、學會獨立,但是要訓練孩子獨立自主,必須先讓孩子有自信,有了足夠的信心,他才會勇於嘗試,積極面對生活中各式各樣的突發狀況,從中展現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處理事情,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當爸媽過多的保護,不但讓孩子失去很多嘗試、創新的機會,也會減低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讓孩子變得膽小、害羞、逃避或過度依賴大人。像是孩子靠自己爬上遊樂器材高處時,臉上自然流露出得意的神情,但爸媽卻急著大聲說:「危險!快下來!」斷然扼阻了孩子自發性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怯於主動行事。
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是孩子的特性,爸媽如果禁止孩子自由探索的機會,只會阻撓獨立性養成;與其阻止,不如教導孩子規避危險的技巧與常識,化解可能發生的危險,也可激勵孩子嘗試的動機,且維持孩子的好奇心及信心。
讓孩子為自己作主
此外,「獨立」並不是要求孩子必須獨自完成某件事、拒絕孩子的求助,而是在生活中讓孩子有機會自己作主,爸媽也許只是提供意見、分析結果,由孩子自行做決定並為自己的決定負責。培養獨立性可從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起步,生活中隨時隨地,皆是培養孩子獨立性的機會,例如:讓孩子選擇水壺、玩具,吃什麼菜、玩什麼遊戲等,都可以讓他學習做主。
讓孩子學習幫忙
除了穿衣穿鞋、刷牙洗臉、收拾玩具,也可以分配簡單的家事給孩子做,例如:排碗筷、收報紙、掃掃地,對孩子來說,都會是很有趣的事情。而且,當孩子發現自己居然可以做這麼多事情,不但不會覺得麻煩或疲累,反而會感到相當自豪,因為,對孩子來說,他可是又多學會了一項新技能呢!
♥【本月專題】適度教養:這樣愛孩子,剛剛好!
👉玩測驗:1分鐘測教養樣貌 抽好禮
👉看解方:剛剛好的愛與管教
👉愛自己:設計媽媽的「Me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