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學一個愛的功課

在孩子出生,漸漸開始會認人之後,孩子變成了一個小小跟屁蟲,總是喜歡黏在媽媽的身邊,不論是吃飯還是遊戲,孩子也常常堅持要坐在媽媽旁邊,不允許別人的插入,這些行為的背後其實代表了孩子和照顧他的媽媽之間產生了又深又濃的依戀情感。



一歲半以前:怕生又黏人

一般來說,孩子在出生後五到六個月內,會從對所有人一視同仁漸漸發展到對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有特別偏好,這是因為孩子已經能夠認出照顧他的媽媽了。六到十二個月大的寶寶,更漸漸開始與主要照顧者間形成依戀關係,這種和情感上的連結與依賴,會在孩子一歲半左右時達到高峰。這時,主要照顧者有時連去上個廁所都有困難。孩子一看到媽媽就笑得特別燦爛、伸手要媽媽抱並手舞足蹈;就算手中玩著玩具,但沒多久孩子就會抬頭找媽媽,若是看不到媽媽,孩子就會開始哭喊,而且遇到陌生事物或環境要緊靠著媽媽才安心。

一歲半以後:以媽媽為中心,向外探索
一歲半以後,孩子對外界的好奇感與日俱增,促使他開始主動探索這個新奇的世界,除了仍有上述對媽媽的依戀,孩子還會以媽媽為中心點向四周遊走。當孩子知道媽媽在附近時,他能夠自信從容地去探索、發現及遊玩。但是如果感覺到媽媽不見了或是有陌生事物威脅時,他就會趕緊撤回媽媽身邊尋求安全和協助。當孩子表現出這些行為時,表示爸媽每天的辛勞沒有白費,因為孩子已經認定你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避風港,你的重要性難以取代。但是,在和孩子的這段依戀關係中,爸媽要如何才能成為孩子最稱職的初戀情人呢?

適時回應與愛的保證,讓依戀關係更穩固
只要抓住以下重點,每對父母都可以成為孩子最親密的依戀對象。
● 少數且固定的照顧者:孩子需要和固定照顧者建立安全穩定的關係,因此,提供孩子跟特定或少數幾個照顧者固定相處的機會是必要的。
● 細心解讀,適時提供心理慰藉:爸媽適時的回應能讓孩子肯定自身發出的訊息,更能讓孩子建立安全感以及對人的信任。
● 讓孩子了解爸媽的行蹤,期待爸媽的歸來:遇到一定要跟孩子分離的情況時,即使不確定孩子完全聽得懂,還是要清楚告訴孩子要去哪裡以及何時會回來,並在回來的時候給予孩子即時的安慰。

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是透過親子間的互動漸漸形成的,它能給予孩子安全感,讓孩子在安全、穩固的親子關係基礎下勇敢向外探索,學習各種知識與能力;並且,為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石。細心感受孩子的需要,盡情享受被孩子需要的甜蜜,好好地和孩子談一場美妙的戀愛吧!

一起來看圖畫書中的依戀關係
《抱抱》
一隻小猩猩尋遍森林,要媽媽抱抱。走著走著,一路上有象媽媽給小象抱抱、獅媽媽給小獅抱抱,長頸鹿媽媽給小長頸鹿抱抱……。小猩猩愈看愈著急,忍不住大哭起來……。用擁抱來告訴孩子「我愛你」,也是能讓小小孩最直接感受到父母愛他的方式。more
《袋鼠也有媽媽嗎?》
艾瑞卡爾為小朋友介紹了十一種可愛動物的外型和迷人的神態:小袋鼠躲在袋鼠媽媽的腹袋裡、小天鵝騎在天鵝媽媽的背上,還有小海豚、小獅子、小綿羊等,每一種小動物都被自己慈愛的母親所呵護。小讀者不但從圖畫中得到視覺上的愉悅,在閱讀的同時,也得到了親情方面的撫慰。more
《你醒了嗎?》
深夜裡,阿弟睡不著,調皮的掀開媽媽的眼皮問︰「媽媽,你醒了嗎?為什麼還沒?……」愛睏的媽媽和精力旺盛的阿弟將會展開什麼樣的對話?最後阿弟又會如何進入甜甜的夢鄉呢?more


♥【本月專題】適度教養:這樣愛孩子,剛剛好!
👉玩測驗:1分鐘測教養樣貌 #抽好禮
👉看解方:剛剛好的愛與管教
👉愛自己:設計媽媽的「Me Time」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