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保健3大重點

春天到了,氣溫卻常忽寒忽暖,年幼孩子要適應外在環境的變化比較不易,爸媽總是格外費心,小兒科醫師周怡宏分享春天的保健重點,讓您在一年的開始看顧好孩子的健康。

諮詢/周怡宏醫師 資深兒科醫師
報導/黃美湄


在小兒科門診裡,醫師常提醒父母留意疾病發生的高峰期,強調日常養成保健好習慣與預防的重要,避免跟上「流行」;萬一生病,也要照顧有方,才能及早痊癒。周怡宏醫師指出,春天有3大保健重點須留意:

1.春寒料峭,注意保暖與皮膚疾病
早春看似回暖,其實早晚溫差大。這時,爸媽還不要忙著收冬衣,孩子平日最好是採洋蔥式穿法,有貼身吸汗的衣物、薄長袖,加上外套,既保暖也方便穿脫。
皮疹疾病中最容易在早春蠢蠢欲動的就是水痘病毒,只要接觸病患就有90%的機率會被傳染。主要感染途徑是皮膚接觸、飛沫,尤其是接觸到水疱液或黏膜分泌物污染的器物。

孩子感染水痘時,需要充足的休息,不能玩得太累或是太晚睡;洗澡時應盡量採取淋浴,以免泡澡造成細菌感染。爸媽也要叮嚀孩子多洗手、多喝水;生病期間建議在家休養,初發疱疹前5天到第一批水疱出現後5天之間,是傳染力最強的時候,所以要等水痘全部結痂才上學,以免傳染給同伴。

2.乍寒乍暖,小心腸病毒與流感
反覆無常的天氣,是細菌和病毒最活躍的季節。由於幼兒園已經開學,孩子們在有限的空間裡親密接觸,萬一生病沒有及時察覺,很快就會散布。特別要注意的是腸病毒和流感。

腸病毒的疫情每年從3月下旬開始上升,到5月底、6月中達高峰後才會趨緩。雖然各年齡層都可能感染,但以4歲以下幼兒最多。腸病毒多是經由接觸、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傳染,在家中和人群密集處,較易造成傳染,像玩具就是常見媒介之一,尤其是清洗不易的絨毛玩具,更容易帶有大量病毒而傳染給其他孩子。此外,爸媽要特別注意的是,腸病毒的傳染力從發病前幾天到發病後的一週內最高,不論喉嚨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連腸病毒疹子的分泌物或出血性結膜炎的眼睛分泌物,都具有傳染性。所以人人都要勤洗手,注意環境衛生。

流感最主要是由飛沫傳染,咳嗽或打噴嚏都會散播。流感病毒進入體內,經過1~3天的潛伏期,症狀就會出現,3~5天內都可能將病毒傳染給他人,兒童患者傳染期甚至會長達7天以上。感染到流感的孩子大部分症狀輕微,但有少數在發病過程中全身症狀較嚴重,如:高燒、極度倦怠、全身肌肉酸痛、劇烈咳嗽、嚴重腹瀉或脫水等,應立即就醫。至於沒有併發症的流感患者照顧方式,與一般感冒相同,主要原則包括合宜的退燒處理、提供舒適涼爽環境、保持心情愉快、提高水分攝取等。

3.春日養生,從飲食起居做好防護
初春是萬物快速生長的季節,孩子也是一樣,因此應重視營養、睡眠與適當體能鍛鍊,但要講求均衡,不宜過度。周醫師建議爸媽善用當令蔬果,對幼兒生長與疾病預防最有助益,以台灣春季盛產的蔬果為例,牛蒡、蕃茄、南瓜、洋蔥、韭菜、結頭菜、玉米、玉米筍、毛豆、紅蘿蔔等都是好食材,再加上四季盛產的地瓜葉、小白菜、A菜,在家用簡單烹調法,也能讓全家大小吃出健康,做好春日的養生。

更多健康知識,請看周怡宏醫師專書:

提升寶寶的自癒力 怎麼做,寶寶最健康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