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健康問題日益受到重視,研究指出從胎兒開始直到3歲是腸道菌叢培養的關鍵期,具有腸道菌多樣性的學步兒會表現出較快樂的情緒、好奇心、社交性以及有衝勁,對日後的健康成長、神經發展、慢性疾病的發生也有很大影響。爸媽如何從小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腸道呢?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胚胎發育時,腸道和腦是同源的
腸道和腦都由神經脊發育而來,神經脊分成頭、尾兩側,並往兩個方向發展,向頭側發育成中樞神經系統-大腦,向尾側則發育成腸道神經系統,數百萬神經元的神經網絡深入腸道內層,並匯集訊息傳給中樞神經,透過腦腸軸線與腦相互聯絡、相互影響,因此腸道有人體第二大腦之稱。
腸道可謂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有高達七成的免疫細胞集中於此,腸道內的菌叢數也高達百兆個,許多人體的消化、心血管、神經以及免疫疾病的發生,都與腸道菌叢的失調有關。學界進一步研究發現,腸道中的共生菌群、腸道及大腦三者的交互影響極大,因此將腸腦軸的觀念延伸為菌腸腦軸。
嬰幼兒腸道菌叢對健康的影響
許多研究都指出,從小母乳哺餵的嬰兒可建立良好的腸道菌叢,這些菌叢可以來自母體的垂直傳遞,也可以從環境中進行水平傳遞。研究證實:嬰兒的飲食型態對腸道菌群有很大影響,以母乳哺餵的嬰兒,母奶中的乳糖及寡醣是重要的營養成分,腸道可以培養出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等益菌,代謝後所產生的短鏈脂肪酸能將腸道維持在較酸性環境,不利腸道致病菌的繁衍;反觀配方奶餵食的寶寶,腸道菌群組成比較類似成人型態,會增加慢性發炎的疾病。
嬰兒的生產方式也有影響,以自然產娩出的新生兒,腸道以有益的雙歧桿菌為主,腸球菌、腸桿菌、克氏桿菌等致病菌較少;以剖腹產出的新生兒,腸道菌的多樣性則比較低,益菌也較少,使得T細胞的發育延遲、影響腸道上皮與黏膜的成熟,最終在長大後誘發發炎疾病、氣喘和食物過敏的機會也變高。研究曾指出,剖腹產婦女或嬰兒在產前或生產後給予益菌,能使嬰兒腸道菌叢接近自然產嬰兒。
研究證實,腸道菌叢的失衡是發生各種急性與慢性疾病的重要成因,它會導致免疫系統中性球的數量減少,危害對腸道對致病菌的抵抗力,增加嬰幼兒敗血症的風險。因此,影響嬰兒腸道菌叢發育的因素,包括早產、剖腹產、抗生素使用、非母乳哺育等,都值得重視。歐美與台灣的研究表明,針對從出生到2個月的腸道菌叢變化,證實早產兒腸道菌叢的失調容易發生敗血症,也證明腸道細菌可因此轉移到全身造成敗血症。
---------------------------------------------------------------------------
四階段,影響寶寶腸道健康的重要因素
․懷孕期- 母親飲食、母親健康狀態、陰道的健康情形、是否暴露於抗生素
․出生時- 生產方式、是否為足月嬰兒
․嬰兒期- 餵食方式、是否暴露於抗生素
․學步兒與兒童期-飲食型態、遺傳的影響、衛生習慣、是否暴露於抗生素
----------------------------------------------------------------------------
哺餵母乳,為寶寶的腸道健康把關
母乳不但是最好的營養來源,其中多種特殊成分也能對寶寶的腸道發揮保護作用。例如母乳寡醣在腸道免疫力養成上扮演關鍵角色,它是腸道菌叢的良好營養品,有利於腸道菌叢的養成與發展。腸道菌叢長得好,可預防壞菌過度增生,對抗病菌入侵,促進免疫系統發育,也可幫助腸胃蠕動,減少寶寶腸絞痛、躁動、脹氣,甚至可降低過敏、氣喘、肥胖等問題的發生。建議哺餵母乳至少要 4-6 個月。
根據研究報告,母乳寶寶的糞便中含有更多的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和較少的潛在病原體;而配方奶寶寶的腸道菌叢則益菌偏少,壞菌較多,主要以類感桿菌屬、葡萄球菌、腸桿菌為主。相對的,從孕期開始乃至寶寶出生後母乳哺餵的期間,媽媽也要多吃對身體有益的飲食,少吃速食、含糖飲料、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避免這些物質與必需脂肪酸及DHA 這類重要的營養素競爭,進而影響寶寶的吸收與成長。研究顯示,嬰兒從出生後,腸道菌叢大約到3歲才會逐漸穩定。
使嬰幼兒腸道菌叢健康成長的建議
1.家中避免生活上不利的因素:包括壓力、過多糖分、加工食品、攝取過多酒精、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過多非類固醇消炎藥物、過度使用強殺菌性肥皂與凝膠、飲水中加氯過多、接觸過多殺蟲劑或除草劑、攝取過多澱粉類碳水化合物、肥胖症。以上因素容易使腸道菌叢失衡,影響免疫系統功能,因而產生各種慢性疾病。
2.從懷孕時做起是最好的時機:由於母體情況強烈影響嬰兒的腸道菌叢,研究也表明胎兒的腸道已有菌叢開始繁衍,因此媽媽在懷孕過程(甚至受孕之前)就須調整好自身的腸道健康,包括攝取多樣性食物以提供腸道菌生長,攝取有助於腸道益菌生長的高纖碳水化合物(如馬鈴薯、紅蘿蔔、蘆筍等),減少酒精攝取以免使腸道菌叢受損,在孕前/孕期中/授乳期多攝取含有益生菌與發酵的食物。
3.出生時引導腸道菌叢正常生長:包括盡量採取自然生產以便新生兒可以順利接觸陰道菌叢,減少日後過敏疾病的產生;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以免影響腸道菌叢的多樣性與正常平衡。
4.出生後幫助寶寶的腸道菌叢健康繁殖:出生後至少前半年使用母乳哺餵以促進菌叢生長;如果無法可改採羊乳基質嬰兒奶粉,其腸道菌叢可以接近母乳哺餵者;哺餵時直接添加益生菌,可減少嬰兒躁動哭鬧與腸絞痛;常常帶寶寶到戶外遊戲,接受陽光曝曬、與其他孩子一起玩、碰觸草地泥土的外界細菌等;尤其在前三年要避免寶寶攝取過多糖分、加工食品與過多穀類;飲食多樣化有助腸道菌叢生長;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以免破壞正常的菌叢。
資料來源
1. J Biosci 2019; 44:49
2. Children 2018; 5: 160
3. 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2012(2); 94: 1-4.